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演义那些人和事 > 第27章 曹植的《洛神赋》与他的嫂子甄宓

第27章 曹植的《洛神赋》与他的嫂子甄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曹丕的甄皇后,相传真名为甄宓 ,我们就叫她甄宓吧。

甄宓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父亲是上蔡令甄逸。

她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

后来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 ,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改葬于朝阳陵。

相传曹操攻打进邺城后,便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人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

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又传,曹丕为太子时,曾经请诸位文学椽宴饮,宾客尽欢,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客人都低头伏在地上,唯有刘桢不拜,反而平视甄夫人,曹操听说了这件事,便惩罚了刘桢。唐朝诗人蒙求诗中也有“甄后出拜,刘桢平视”的典故。

(有点诡异的是曹操为什么发怒惩罚刘桢)。

还传,魏宫庭院中有一条绿色的蛇,嘴里不断吐出红珠,像梧子一样大,却从不伤人,每次想伤害这条蛇的时候它就会消失不见。只有每天甄后梳妆时,这条蛇才盘结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状出现于她面前,甄后觉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这条蛇盘结的形状梳髻,巧夺天工,后来这种发髻被叫做灵蛇髻。

又传,窦建德曾经发掘邺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没有别的物品,打开棺材后其中躺有一个妇人,颜色如同活人一样,姿容艳丽,年纪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穿的衣物也并非现世的形制,没过多久似乎有了气息,窦建德于是将妇人收入军中,三天之后醒来,说:“我是魏文帝的宫人,随甄皇后在邺城,死了之后葬在这里,命中应当再生,但是没有亲属可以申诉,于是一直待在墓中,不知道如今的年月。”又说甄后被害的前因后果,都了了分明。窦建德非常宠爱她,后来窦建德被太宗所灭,太宗想要纳她,她辞说:“妾在黄壤中幽闭已经有三百年了,若是没有窦公,怎么能再重见天日,现在他死了,我也没法独活。”于是自缢而死。

唐代李善注引《汉书音义》:宓妃,是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昭明文选》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进谗而赐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经写了三首诗感叹曹植。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洛神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诗人,写诗的格调一直颇让人推崇,但是这三首都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流传下来了。

这三首诗都把曹植跟他的嫂嫂甄宓扯在一起。

公元204年,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在诸多战利品中,除了广袤无垠的土地,堆积如山的财宝外,还有袁绍的一个儿媳,一位名叫甄宓的绝色佳人。曹丕没有看上邺城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唯独看上了这个比他大五岁的女人。

曹丕请求曹操把甄宓赐给他,曹操同意了。那一年曹丕十五岁,甄宓二十岁。

据说,那一年,曹植也第一次见到甄宓,她青衣飘飘、面容姣好、愁色淡淡,这一切都深深刺穿了曹植的心灵。

那时,甄宓二十岁,曹植只有十三岁,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妇,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故事在几百年以后的唐朝被大家津津乐道。

据说年少的曹植也向曹操请赐甄宓为妃,结果却被讥为黄口痴儿,意思是你个雀雀还没长大的娃娃,要什么女人,惹来了满堂的哄笑。

父兄时常久战不归,对曹植而言,可能这偌大的后宫正因为甄宓的存在而显得温暖安全。

据传曹植时常倒在甄宓的双膝中,假装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酣然睡去。

而甄宓每次都会拿出自己做姑娘时的金带玉缕枕,放在膝中让他依靠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传说,《古诗十九首》中的情诗多为曹植表白甄宓时所作。也包括首《涉江采芙蓉》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春草萎。

君量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后来,曹植娶了名门望族之女崔氏。

那个他心里绝美的女人甄宓呢?

他终日醉生梦死,饮酒狂歌。

有人说,曹植有天纵之才,一生都想着建功立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慷慨赴死,不畏不屈。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胸有壮志,驰骋沙场。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心怀天下,匡扶社稷。

曹植一直是一个积极的人。

他的诗歌总是充满阳光,充满激情。

这样的人也应该是多情的人。

220年这一年,曹植自求贬为“鄄城侯”,因为“鄄”很像“甄”字,这一点又令曹植百口莫辩。

黄昏下的邺城,沧沧凉凉,一支车队朝着东南方向踽踽而行,车队的主人频频回顾,直至连城影也消失在眼帘中。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车队行经的土地,是万里江山。这些差点就是他的。

而曹丕在千方百计残害自己的手足的同时,他自己也穷奢极欲,放纵淫邪,甚至把自己父亲的后宫纳为己有。

他宠幸花貌正盛的郭妃,而将甄宓弃置一边。

曹丕听信郭妃的挑拨,将一杯鸩酒送到了甄宓的面前。

甄宓临死前做了两件事,一是写了一首《塘上行》,标示着与曹丕的夫妻情分已尽。

另一件事,便是托曹丕把自己的金带玉缕枕,送给曹植。

她死后,郭妃使她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据说这样可以使一个人的灵魂在阴间无处伸冤。

公元222年,曹植在滂沱的大雨中,骑着马,抱着金带玉缕枕。

他抱着玉枕,就好像是当年在那双膝中酣睡的少年。

行经洛水,烟雨迷茫,远处淡墨的山水间,仿佛有婀娜女子,行踪缥缈,曼舞轻歌。

恍惚中的青衣,模糊着的面容,迷幻似的哀愁,都像极了初见时甄宓。

据说曹植似梦似醒,一气呵成《感甄赋》。

后因魏明帝曹睿感于其影射自己的母亲,而被改名为《洛神赋》。

《洛神赋》是曹植文学成就的最高点,也是最后的辉煌。

十一年后的一个冬天,又是洛水之畔,一个中年男子抱着发黄的旧玉枕,呆呆地望着微波荡漾的河面,他就是生命即将结束的曹植。

曹植死于四十一岁。

不知道是什么风,唐朝文人对曹植和甄宓的情事那么津津乐道。

《洛神赋》是不是以甄宓为原型,我们无从得知。

只是,我们在同情曹植的同时,让他有一个深爱的女人,这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最早传出甄宓与曹植情事的人是唐代的李善,他说曹植和甄宓两个人才是真爱,由于曹操将甄宓赐给了曹丕,曹植一直活在爱而不得的痛苦之中。

甄宓死后,曹植面见曹丕,席上曹丕拿出甄宓曾用过的金缕玉枕送给了曹植,曹植见物思人,悲痛万分。

曹植抱着玉枕在回自己的封地的途中,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宓前来相会,醒后有感而发,提笔写下了经典名篇《洛神赋》。

这个故事描述得十分凄美,但是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

首先年龄差,甄宓嫁给曹丕时二十岁,这时的曹植才十三岁,此时的甄宓对曹植而言,顶多就是觉着甄宓挺漂亮,说他对甄宓心生爱情,可信度不高。

曹植在写《洛神赋》时,是在甄宓去世的第二年,此时曹丕的皇位已稳,曹植做为曹丕曾经的竞争对手,他的处境已岌岌可危,曹植在写《洛神赋》这篇赋时,表达一下对甄夫人的惋惜和同情是可能的,这符合曹植的性格,因为曹丕篡位,献帝下台的时候,曹植就曾经大哭一场,并穿上像要发丧的孝服。

另外曹丕本性多疑且刻薄,如果他知道曹植和甄宓有情,又怎么可能还会送他甄宓用过的玉枕呢?

但是同时也有人在历史的碎片里找到一些证据说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

裴松之《三国志注》记载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曹操大军还回邺城,此时生病留守的甄妃光彩亮丽、面容丰盈,站在迎接曹操大军归来的队伍当中。

婆婆卞夫人很疑惑地问她:“你跟你儿女离别这么久,应该很挂念才对啊,怎么反而容光焕发更胜从前呢?”

甄妃回答说:“有婆婆您照顾他们,我还担忧什么呢?”

甄妃的理由看似无懈可击,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自己的一对儿女随着公公出征,即使有可靠的婆婆照顾,但是当母亲的说不担心总是不太合情。

史书上描述此时甄妃是“颜色更盛”。“更”这个字,说明甄妃的面容,比半年前离别时更加光彩亮丽。甄妃这半年来非但没有因为思念丈夫儿女而变得憔悴,反而更加美丽动人。这其中,甄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

后来有人发现,这一段时间是曹植与甄宓共同留守邺城的时间。

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岁月就拿人的容颜没有办法。

还有一件故事可以参考对照:曾经有一次,婆婆卞夫人也是随军出征生了个小病,甄妃听说后彻夜哭泣。做媳妇的为婆婆担心,流点眼泪自然也是孝心的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甄妃哭得泪眼花花的时间点,是建安十六年曹操征关中,她与曹丕共同留守邺城的时候。

与曹丕留守,哭得泪眼哗啦;与曹植留手,笑得容光焕发。这一哭一笑,究竟想要透露什么讯息?

还有就是司马门事件。

曹操有一段这样的记录:

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以谁为心腹也。

大意是说:自从曹植私闯司马门后,我再也不相信手下诸侯了,我担心万一我一离开,就会有人再度私闯,所以我现在都要约束手下的行为,不可以再宠信谁作为我心腹了。

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司马门事件对曹操的打击有多大。不过令我们疑惑的是,曹植是曹操宠爱的备位人选,只因一次的酒驾擅闯,竟然就会惹得曹操恐惧、担心、不信任手下,这样的情绪反应未免太大,不禁让人纳闷:“有这么严重吗?”

是不是曹操发现了曹植什么令人不齿的事?这是否与甄宓有关?

曹子建的才华不用说,而甄宓也是才女。

一个是多愁善感深情的八斗诗人,一位才华洋溢的闺怨少妇,这一对叔嫂共同留守邺城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如今这些都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浓烟之中。

太和六年,甄妃死后十一年,曹植在愤懑中薨逝,至此曹魏储君争夺战的余波也告尾声。然而曹植与甄妃的爱情故事,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洛神赋》里,几百年以后才被一些文人墨客挖出来并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