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觅捷径郭雀儿上山
郭威得柴家金钱赞助,盘缠充足,又得佳人软语激励,干劲十足,便人不解衣,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赴华山。不几日,便已至华山脚下。郭威见华山绝崖千丈,巍然险秀,心道:真不愧是仙乡神府。他无心风光,只想早日得见陈抟。但华山东南西北中,众峰挺立,不知陈抟身在何处,寻问了山脚下一家农户,才知陈抟隐居于华山北峰绝顶之上的云台观。郭威遂寄马存刀于农家,攀登北峰而上。
经回心石,越千尺幢,穿百尺峡,跨老君沟,一路上,郭威手脚并用,攀山爬崖,几次差点丧命,但都有惊无险,两个时辰之后,终至猢狲愁,云台观映入眼帘。郭威心中大喜,疲惫之身,难抑兴奋,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兴致勃勃。郭威攀至绝顶,见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正在云台之上盘腿而坐,似在修行,走至近前,抱拳道:“小仙,打扰了,请问老祖在家么?”
小童见郭威突至,并不惊讶,答道:“老祖在家。”
郭威喜道:“烦请小仙通报,山下俗人郭威求见。”
男孩道:“老祖已睡,曾有吩咐,不得打扰。”
郭威心想,这才傍晚,怎么可能就睡了,分明是搪塞之词。乃恳求道:“小仙莫要说笑,时值傍晚,就寝尚早,郭某远道而来,实有要事相求,烦请仙童通融。”
女孩道:“君宝哥没有骗你,老祖一个月前就睡着了,到今天还没醒呢。”
这个男孩姓张名君宝,即后来成为得道真人、一代武学宗师的张三丰。这个女孩姓赵名京娘,即后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赵京娘。
郭威一听,“一个月前就睡着了,到今天还没醒”,这不是无稽之谈么。但有求于人,郭威不敢在意,乃道:“非是郭某不信,实在是匪夷所思。”
赵京娘道:“难道你没听说过睡仙么?”
郭威道:“睡仙,何为睡仙?”
赵京娘道:“所谓睡仙,当然就是爱睡、懂睡的神仙。”
郭威道:“姑娘的意思是说,老祖就是睡仙?”
赵京娘道:“不错,老祖爱睡如命,懂睡如神,一睡能数月不醒,曾作《睡歌》曰‘吾爱睡,吾爱睡,不铺毯,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大地为床,蓝天作被。飞云驰电鬼神惊,吾当此时正安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休言孟德,说甚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比俺于深山林中,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宜高睡。那管它玉兔东升,红轮西坠。睡,睡,睡。’”
郭威听歌词之中,有消极出世之意,心道,归隐山林之人,与其说是追求逍遥,不如说是放任懒散,成天睡觉,即使真是神仙,又有什么意思,故他对睡仙一事不感兴趣,问道:“那老祖何时醒来?”
张君宝道:“这可不好说,或是几日,或是数月。老祖淡泊名利,归隐深山,非是遁世,乃是返璞归真,养心求道。焉知梦中世界,不如世间美妙。”
郭威一怔,心想,这男孩难道能看透我的心思,忙道:“俗人俗念,圣人圣心。我乃山下之人,世俗之心,难懂仙言,若有冒犯,还请包涵。”
张君宝道:“你虽是山下之人,却非世俗之心。我看你容貌出奇,心志不凡,将来必成俊杰。老祖月前曾留言‘今日黄昏神雀至’,想来当是指你。”
郭威心想,“神雀至”,我小名叫郭雀儿,难道这神雀真的是指我?乃暗喜道:“小仙谬赞,郭某年近三十,尚功不成名不就,何来俊杰之说。”
张君宝道:“自古英雄,应时而动。机运未至,志自难伸。如今天命已至,该是有为之时。”
郭威道:“天命已至,这是何意,还请小仙示下。”
张君宝道:“天机不可泄露,我且问你,你身上可有特异胎记?”
郭威大惊,自己前胸之上,确实长了一块胎记,他人皆道是不祥之兆,故自己一直隐而不宣,这年轻人是怎么知道的。答道:“不瞒小哥,却有一处,与生俱来。”
张君宝道:“能否让在下亲眼一睹?”
郭威犹豫道:“这……,不祥之兆,怕是脏了小哥眼睛。”
张君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胎记乃是祖宗信物,与先祖血脉一样神圣,何脏之有?”
郭威道:“郭某失言了,既然小仙好奇,我就失礼了,烦请姑娘回避一下。”
赵京娘从小在山上长大,不懂得什么“非礼勿视”,乃道:“我也要看。”
张君宝深知赵京娘性子,劝也徒劳,乃道:“京娘非一般民间女子,无妨。”
郭威遂脱下上衣,赤*裸上身。只见郭威心脏之处,长着一个巴掌大的印记图案,色如血火,形似凤凰,又似朱鸟,张牙舞爪,跃然欲飞。
张君宝走近,仔细端详。赵京娘则用手抚摸胎记,失声尖叫:“好漂亮啊,就像画上去的一样。”
郭威被女子之手触摸身体,稍显尴尬,但见赵京娘笑容纯真,语气无邪,心中无男女之分,也就假装自然了。
张君宝道:“果然是神兽之后,老祖有四言相赠。”
郭威哪听得懂神兽之事,以为是恭维之词,并未上心,问道:“老祖有何法旨?”
张君宝道:“求玉不如求心,求心玺自可得;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志自可成。”
郭威一听,惊奇不已,老祖竟然知道自己来意,真不愧是活神仙。但这四言之意,不甚明白,乃道:“老祖神通,小民拜服。老祖良言,郭某谨记。只是求心求己,是何意思,还请指教。”
张君宝道:“道可道,非常道。求心求己,修道之门,非言语可详述,这有书一本,名曰《心相篇》,乃老祖所作。老祖料到你心有疑惑,让我送你,希望你慎思笃行。”
郭威接过书,激动不已,寻思道,老祖既猜知来意,定已将寻找玉玺之法写于书中,忙翻开细看,可里面说的都是些审心看相之术,内容与传国玉玺毫不相关,顿生失望,黯然道:“修道之术,高深莫测。郭某生性愚钝,素无仙缘。不知老祖授我此书,是何用意。”
张君宝道:“老祖深意,不敢妄自揣测。我只能说,物各有归,人各有福,不是你的,强求不得,当是你的,自惜要紧。求心求己之道,皆在此书中,你该用心品读,细细体会才是。”
郭威道:“小哥所言极是,郭某铭记在心。只是我此次上华山,不见上老祖一面,实在是遗憾。”
张君宝道:“老祖醒期不定,你若无事,不如在华山待上一段时间,一来等候老祖醒来相见,二来华山幽静,你在此也可以好好研习《心相篇》。”
郭威大喜道:“如此甚好,只是要叨扰两位了。”
赵京娘笑道:“你要是不好意思,就负责给我们两做饭好了。”
郭威道:“可以啊,但只能天天吃面条。”
三人大笑。当下,郭威便在云台观歇息,互相介绍,不提。
是夜,三人吃过斋饭,张君宝、赵京娘按例打坐,郭威一人无聊,便欲借着灯光,翻看《心相篇》,见全页都是之乎者也,满篇皆是虚幻空洞之言,便看不下去了,刚翻到第一页,已酣然入睡,也难怪,这些天他太困了,当日攀登华山,又累得筋疲力尽,能撑到现在,已是不易。
次日一早,郭威便被张君宝、赵京娘惊醒,见主人皆已早起,他虽觉全身酸痛,但也不好再睡,只好无奈起床。来至云台之上,眼睛朦胧中,只见红日初升,云蒸霞蔚,雾气氤氲,置身其中,如履浮云,如临天界,千般俗念,顿时皆空,只觉天地之间,唯我而已。郭威性情乍起,乃忍不住地对日长啸数声,正感快意之际,只听见一个女子生气道:“大叔,你这么大喊大叫的,我和君宝哥怎么入定?”郭威回头一看,只见赵京娘噘着小嘴,稚嫩的脸上面带怒色。他这才注意到刚才自己只管直抒胸臆,竟忘了张君宝和赵京娘在旁打坐。忙道:“郭某见这日出景色,美不胜收,情难自已,长啸数声,没想到竟打扰了两位小仙的修行,对不住了。”
赵京娘道:“长啸数声?大叔,你这可不是什么长啸,你这是鬼哭狼嚎?长啸是要讲方法的。”
郭威道:“长啸不就是大声喊叫么,要什么方法?”
赵京娘道:“长啸作为一种吐气纳息之法,小而言之,有锻炼心肺、宣泄情绪之功效,大而言之,则是练炁之法门,炼丹之前奏,岂是大喊大叫可比。”
郭威道:“姑娘将长啸说得玄乎其玄,那何为长啸?”
赵京娘道:“《心相篇》上卷第二章第一节写道:‘长啸以人体为出声之器,以喉舌为发音之源,立于长风皓月之下,置身名山大川之中,双唇开至天地,舌尖倒向喉内,呼吸匀而有节,内气纯而有力,故声高音长而韵味无穷,透乎九霄而震乎天地。’大叔刚才大叫之声,刺耳怵心,岂不是鬼哭狼嚎?”
郭威道:“长啸竟是这般讲究,郭某孤陋寡闻,让姑娘见笑了。”
赵京娘笑道:“谁叫你有《心相篇》而不学,被人笑也活该。”
这时,张君宝打坐完毕,收身起立,走至二人跟前,道:“京娘休得无礼。大叔触景生情,因情而感,有感而啸。虽不得其法,然也是性情中人。三国之时,孔明待时长啸,终成贤相;魏晋时期,阮籍筑台长啸,终成名士。我想大叔胸怀功名,日后自会用心研读。”
郭威道:“郭某惭愧,手握至宝,不知妙处,今后自当慎思笃行。只是不知今日老祖醒了没有。”
张君宝道:“不让你亲见,想必你也不会心安,也罢,我们且带你去张超谷石室看一看。”
于是,张君宝、赵京娘带着郭威下云台观,往山峰东北而去,郭威心想,老祖所居之地,必然神妙雅静,心向往之。不一会儿,三人来至一山洞前,只听其中鼾声如歌。
张君宝指了指山洞道:“老祖就睡在里面。”
郭威往里一看,只见山洞之中,阴暗潮湿,破败肮脏,一个老人,仰卧其中。问道:“这就是老祖睡觉的地方?”
张君宝道:“不错,老祖已经在里面睡了一个多月了。”
郭威小声道:“我们在此谈话,不会吵着老祖了吧。”
赵京娘道:“不会的,既然是睡仙,哪有这么容易吵醒。即使你像刚才那般鬼哭狼嚎,也是吵不醒的。”
郭威道:“真的么?”
张君宝道:“不错,睡觉一般分三种,分别叫入睡、熟睡、深睡,寻常之人,皆为入睡,容易睡着,也容易醒来,老祖现在是深睡,很难达到,也很难醒来,除非是自己想醒,否则就是霹雷入耳,也安睡如故。”
郭威道:“真不愧是睡仙,这么说,我们可以走到他身前去?”
张君宝道:“当然可以。”
三人虽进入山洞,郭威见陈抟满身灰尘,神色安然,睡得正香,走至身前,故意大声咳嗽了一声,陈抟毫无反应,鼾声依旧。郭威叹道:“老祖,真乃神人也。”
赵京娘戏言道:“大叔,现在老祖你也见了,情况你也知晓了,是不是该死心下山了?”
郭威心道,此行上山,是为寻玉玺下落,如今疑惑未解,就此下山,漫无目的寻找传国玉玺,也是徒劳,如何向柴小姐交代,不如暂且留在华山,待老祖醒来,问个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愿其他人一时也找不到那传国玉玺。再说,留在华山,研读心相,如能学得一两门技艺,也没白来。便回答道:“君宝兄弟前番言华山幽静之言,郭某深有同感。更何况,老祖授书之恩,尚未当面言谢,怎敢无礼下山。郭某意欲在华山研习心相,待学有所成,再行下山,还请姑娘收留,当然,我不会在这白吃白住的,这尚有些银两,权且作为食宿之资。”
郭威说着就从怀里掏出十几两银子递给赵京娘,赵京娘瞥了一眼,冷冷道:“谁要你这些没用的东西。”
郭威看赵京娘拒收银子,以为她是不同意,其实他自己也觉得这要求有点唐突,毕竟自己初来乍到,不沾亲不带故的,人家怎么可能愿意收留。只是从这两日的言语中,他隐约听出老祖对自己有所期待,两位年轻人也有留客之意,他本性上是一个赌徒,便想试一试,贸然说出自己想法。如今看到赵京娘态度冷淡,下了逐客令,看来自己赌输了,他自尊心还是有的,便抱了抱拳,道:“如此,郭某不再打扰,就此告辞,他日老祖醒来,必当再次拜访。”
张君宝道:“大叔且慢,京娘只是不收你的银子,又没说不许你待在华山。想不到你这人个子挺大,心眼却小,受不得半点气。”
郭威喜道:“这么说,姑娘是同意?”
赵京娘道:“君宝哥同意,我自然同意了,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不能待在云台峰,你得去莲花峰。”
郭威不解,也只能应允,道:“好,我答应姑娘就是,免得影响两位小仙的修行。”
张君宝道:“大叔不要误会,京娘如此安排,也是为你好,《心相篇》第一章第一节叫慎独,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研习。”
郭威悟然大悟,感激道:“两位用心良苦,郭某自当用心。”
说着郭威便要往华山西峰即莲花峰而去,张君宝和赵京娘并未挽留,只是嘱咐了几句,便目送郭威离开。
莲花峰乃华山之主峰,乃一完整巨石,浑然天成,因峰巅有石如莲而得名,当年女娲上神与青龙大战,就发生在此处,也正因为如此,华山才成为如今模样,成为天下第一险秀之山。
郭威来至峰顶,见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阳刚挺拔,禁不住地感慨鬼斧神工,他并不知道这形胜原来真的是被巨斧劈砍而成的。西南有一洞,名曰莲花洞,郭威走进去一看,正如来前张赵二人所告诉他的那样,日常所需之物,洞中样样俱全,便安下心坐了来。
刚一落座,郭威便觉四周寂静,顿感孤独,心中莫名地、不由自主地想起柴守仪来,不知道留给她的书信收到没有,收到了她是什么反应,自己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她,想着想着,那个温婉端庄、秀美优雅的女子,此刻仿佛又站在山洞门口,微笑着看着自己。
“嘎、嘎”,突然传来的几声大雁叫声,打断了郭威的思绪与情愫,郭威走出洞外,只见成群结队的大雁,浩浩荡荡地从头顶飞过,飞落至华山南峰即落雁峰之上。郭威心道,古代婚姻礼仪之纳彩、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要送雁,如今我一情动柴守仪,就见大雁至,岂不是吉祥之兆,想到此处,不由暗喜,可转念又沮丧起来,如今自己被困华山,一无所有,别说是送大雁,就是送只雀儿,恐怕都送不起,还妄想美事呢。
黯然之际,却见那些大雁展翅而起,继续列阵南行。郭威感慨道:“万里之遥,行且坚毅,鸟犹如此,人何以堪。圣人云,心向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传国玉玺,我必得之。”继而想到老祖“求玉不如求心,求心玺自可得;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志自可成”和“求心求己之门,皆在心相篇中”这几句赠言,当下便拿出《心相篇》一书,开始研习起来。只见序言中写道:
“心者,道之所藏也;相者,炁之所住也。道有正邪,故心难测;炁无形体,故相万千。道以炁而载,故心赖相存;炁以道而聚,故相由心生。心正则相奇,心邪则相怪,心亦正亦邪,则相不奇不怪。故观相可知心,修心可变相。相变则炁化,心知则道明,故观相审心,乃练炁修道之入门也。
审心,审五常五情也。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五情者,喜怒忧悲惊也。看相,看五根五识也。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五识者,色声香言法也;五常五情,杂糅难分;五根五识,细微易变。于己则审心,于人则看相。审心不清,则看相不准;看相不准,则善恶不分;善恶不分,则正邪不明,正邪不明,则大道不行,大道不行,则天下不安。故为人处世之要,审心第一。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存心、修心、明心,皆审心之谓也。养性、炼性、见性,皆修道之谓也。存心重在慎独,修心重在炼丹,明心重在观照;养性贵在无邪,炼性贵在无为,见性贵在无我。圣人之言,玄妙其中,不可不察也。”
郭威读完《心相篇》序言,一知半懂,不明其意,复读数遍,还是如此,只好硬着头皮接着往下读。原来此书共分上下两篇,分别是《心篇》、《相篇》,《心篇》共有六章,分别是《慎独》、《炼丹》、《观照》、《无邪》、《无为》、《无我》;《相篇》亦有六章,分别是《判官》、《辨色》、《察言》、《听声》、《观行》、《会神》,洋洋洒洒共数万言。
郭威见自己看起来无甚效果,读到第一章第一节《慎独》时,索性念出声来,只听他念道:“《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者,慎始、慎守、慎终也,独者,独处、独身、独一也。慎始谓初心不忘,慎守者谓初心永恒,慎终者谓初心依旧。独处谓身外无人,独身谓身外无物,独一谓身外无道。初心者,道也。道者,不可名只可悟,然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郭威念了一遍,依然是一头雾水。然觉朗朗上口,竟莫名地带给自己愉悦欢快的感受,心情也轻松平静了许多,意犹未尽,情不自禁地又念了几遍,果然通体舒畅,有说不出的快感,始知这虚空言语之中,确实蕴含着修行的奥秘。他既知此书妙处,兴奋不已,自然读起来也更加用心,当下把《慎独》全节都给看完了,其中的“静坐”功法,引起他强烈的兴趣,当晚便于山洞之中实习起来,可惜折腾半晚,也没能体会到书中所描写的“空明见炁、喜乐感道”那种状态。第二天醒来时,郭威发现自己竟睡在地上,不禁摇头苦笑,来至洞外,见已日出三竿,自责不已,乃面向北峰,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老祖何时醒来?传国玉玺有没有被别人找到?”叹息片刻,便进至洞去,拿起《心相篇》一书,又开始诵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