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侠客 > 第7章 先秦时期的侠客(3)

第7章 先秦时期的侠客(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荆轲来到燕国结识了高渐离。高渐离以宰杀猪狗为业,善于击筑。筑是我国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而肩圆,有十三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高渐离击筑技艺高超,在燕国小有名气。两人经常醉饮于燕都闹市。当酒喝到畅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则合着拍子引亢高歌。时而相乐,时而相泣,悲喜失常,旁若无人。荆轲虽然混迹于屠夫酒徒之间,却很沉稳,喜欢读书。燕国的隐士田光看出他不是一个平庸之辈,待他很友好。

过了不久,恰逢在泰国作人质的燕太子姬丹逃回燕国。太子丹以前曾在赵国作过人质,而秦王赢政也是出生在赵国,当时二人很要好。后来赢政做了秦王,燕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赢政对他却很不客气。一怒之下太子丹逃回了燕国。当时秦国正大举进攻齐国、楚国和三晋,眼看就要轮到燕国了。燕国君臣一片恐慌。太子丹见国难临头,再加上他对秦王的怨恨,很想报复秦王。就去问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劝他要慎重,不要触摸秦王颈下的逆鳞。

又过了不久,秦国的大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了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以为不可,对太子丹说:“留下樊於期,就更要触怒秦王,危及国家安全,倒不如让樊於期到匈奴去。”太子丹不忍心抛弃朋友。鞠武无奈,又向太子丹推荐了田光先生。田光来拜访太子丹,二人坐定,左右没有其他人。太子丹离开座位请求道;“燕与秦势不两立,请先生多留意。”田光自称年老体弱,已不能图谋国事。就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表示很愿意与荆轲结交。

田光随即起身去找荆轲,走到门口,太子丹郑重地嘱咐他说:“你我所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啊!”田光应了一声,曲背弯腰,慢慢走着去见荆轲,对他说希望他去宫中拜访太子。荆轲答应了。田光又说:“我听说年长有德行的人做事,不让别人怀疑他。现在太子告诫我不要泄露国家大事,这说明太子不信任我。一个人的行动如果让人怀疑,就算不得有节操的侠义之士了。”他想以死来激励荆轲,就说:“希望你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死,事情不会泄露了。”说完田光就自刎了。

荆轲去见太子,说田光已死,并转述了田光的话。太子跪在地上拜了两拜,痛哭不止,说道:“我告诫田先生不要泄露,是想要完成这件大事。现在田先生以死来表示他的心迹,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荆轲落座之后,太子却离开座席向荆轲磕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的无用,使我能够见到你。这是老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孤儿。如今秦王贪得无厌,他已经灭掉了韩国,又向南攻打楚国,问北进军赵国。等赵国投降之后,灾祸就要降临到燕国了。燕国本来就很弱小,多次被战争拖累,现在就是动员全国的兵力,也抵挡不了秦军。各国都畏服秦国,不敢联合起来反抗。以我的想法,如能找到一位天下无双的勇士,派遣到秦国去,以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利,如能趁机会接近他,像曹沫胁迫齐桓公那样,胁迫他全部归还各国被侵占的土地,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机刺死他。秦国的大将统兵在外,而内部出了乱子,君臣就会互相猜疑。趁此机会,各国得以联合起来,这样就一定能打败秦国。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但不知把这个任务委托给谁才好。请您留意这件事。”过了一会,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磕头,坚决请他不要推让,荆轲才答应下来。

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住上等的宾馆。太子每天都去问候,供给他牛羊酒等食物,还不时进献给他珍贵物品和车马美女。尽量满足他的欲望,让他过得舒适开心。

过了很久,荆轲仍无动身的表示。秦国这时已派大将王翦灭了赵国,军队到达燕国的南部边境。太子丹非常焦急,便请求荆轲说:“秦兵横渡易水只在旦暮之间,我虽想长久地奉陪你,恐怕也办不到了。”荆轲道:“这话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向你请示行动。但现在去秦国,如果我没有足以使秦王相信的东西,那是难以接近他的。秦王现在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来购买樊於期的脑袋。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进献秦王,秦王一定会信任我,这样才能成功。”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请你另想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于心不忍,就私下去会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待将军也真够刻毒了。父母家人全被杀死或被没为官奴。现在又听说要用黄金百斤和封邑万户来购买将军的脑袋,你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仰天长叹,泪如泉涌,说道:“我每想到这些真是病人骨髓。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荆轲道:“我现在有一个办法,既可解除燕国的危难,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到荆轲面前问道:“什么办法?”荆轲说:“我如能借将军之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我左手拉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之仇可报,燕国之耻也可雪了。将军以为如何?”樊於期捶胸扼腕道:“这是我日夜切齿碎心之事,如今才听到你的指教。”于是便自刎而死。太子听说此事,驾车前来,伏尸痛哭。事已至此,也只好将樊於期的头颅装在匣子里密封起来。

太子丹还从赵国的徐夫人那里,花黄金百镒购得一把天下最为锋利的匕首,让工匠用毒药水淬它。用此利刃试验杀人,只要渗出一丝血,受试者无不毙命。于是就整理行装安排荆轲出发。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三岁就敢杀人,人们都不敢用反抗的目光看他。太子便派秦武阳作荆轲的助手。荆轲等待另外一个朋友,打算同他一道去。那人住得很远,还没有到来。而荆轲已为那个人准备好了行囊。过了几天,太子丹见荆轲还不动身,怀疑他是不是反悔了。又对荆轲说:“时间不多了,荆卿反悔了吗?那么我就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一听火了,斥责太子道;“你怎么这样派遣?只顾去而不考虑能不能完成使命,那是傻小子也能办得到的。何况这是仅提一把匕首到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暂时不能出发,是要等待我的朋友一起去。既然太子嫌我迟缓,那我马上就上路。”

于是荆轲便带着秦武阳出发了。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他送行。到易水边上,祭了路神,然后登程。高渐离为他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出了低沉苍凉的歌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激昂慷慨,送行者个个双目圆睁,于是荆轲上了车,头也不回一直向前去了。到了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重礼去见秦王的宠臣嘉蒙。嘉蒙就去向秦王说:“燕王实在是畏惧大王的威严,不敢抵抗。愿意像各诸侯国那样,向大王称臣,交纳贡物和赋税,只要能保住先祖的祠庙就行。但燕王不敢亲自前来,便特地砍了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派使者来拜见大王,请大王指示。”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农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剌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荆轲虽然不是~个有声望的公卿贵族,也不是能征善战的武略大将,而只是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一个刺客。但是他不畏强暴,己诺必诚,义无反顾,提一匕首人虎狼之秦,欲生劫秦王尽还诸侯的侵地,事虽不成,其勇可嘉。所以司马迁满腔热情地在《史记》中写了荆轲传,并盛赞他那“不欺其志”的品德。

从《史记·刺客列传》来看,表面上荆轲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凭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后世的人们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司马迁为荆轲立传以后,历代的文人骚客无不抒发类似“咏荆轲”的诗歌,以表达对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侠客的景仰之情,哀感其遇,为他鸣不平。陶渊明<咏荆轲>云:“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颜元感叹“燕图末染秦王血,山色于今尚不平。”王邦畿“亦知匕首无成事,只重荆轲一片心”。无论如何,荆轲依然称得上是一个英雄,他浑身充满着坚持已见的义无返顾的决绝,即使毁灭自身也不损大义的正气,并以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高歌传诵千古。

仁孝侠义敢除暴-聂政刺侠累

聂政是战国时代魏国轵县(在今河南省济源县南)深井里人。以义勇闻名,因杀人避仇,与母亲、姐姐来到齐国,以屠宰为职业,奉养老母,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一个名叫严遂(字仲子)的人找到了他,演出了一个千古传颂的聂政除暴安良的侠义故事。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被韩相侠累所嫉恨。严仲子恐遭杀身之祸,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来听说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与姐隐迹于齐国,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当可结识。严仲子于是来到齐国,找到聂政的住所,数次登门拜访,备酒馔亲自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与聂母祝寿。聂政坚辞不受,说:“我现在降志辱身与市井屠夫为伍,仅仅是为了奉养老母。老母在世,我是不敢以身相许为朋友捐躯的。”严仲子坚持要送,聂政决不肯接受。然而严仲子终于周到地履行了宾主相见的礼仪才离开。

几年以后,聂母辞世,聂政为母安葬,并按礼居丧。居丧期满除掉孝服后,他心里想:“我聂政不过是市井的小民,操刀以屠狗为生,而严仲子却是诸侯国的卿相,竟然不远千里,屈尊驾车前来与我结交。我所用来对待他的,真是浅薄极了,没有大功可以与他对我的厚待相称,而严仲子却拿出百金为我老母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却表明他是很赏识我的。像他这样的一位贤者,为了忿恨仇人的缘故而来亲近信赖我这样一个穷困僻陋的人,我聂政难道可以安然不应就算了么?况且先前他要求我的,我只因为有老母在而无法应承;现在母亲已经寿终了,我应当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而为他去出力。”

于是他辞别姐姐,便去找严遂。严遂没想到聂政会到他家来拜访,非常高兴。立刻请聂政到上厅,设宴款待。聂政对严遂说:“当初您曾对我说过报仇之事,我因老母在堂,不敢答应帮您。现在,老母已走,您的仇人是谁?我愿助您一臂之力!”

严遂便告诉了聂政自己的仇人之事,并说:侠累是韩王的叔叔,家族众大,并且防卫非常严密,自己早有心报仇,但一直无机可乘,如果您愿意帮我报仇雪恨,我就放心啦。您要多少帮手协助,我可以挑一批车骑壮士跟你去!聂政说:人多手杂,如果意见不和,反而容易坏事。一旦走漏消息,那么此事便办不成了,还是一个人去方便。

聂政到了韩国,直接找到侠累府中。韩府的守卫不认识聂政,见他气宇不凡,一表人才,还以为是侠累的客人,没有防备。聂政一直走到大厅,走到侠累座前,乘其不备,拔出身上佩剑,一剑就将侠累刺死了。侠累的侍卫一见主人被刺,才一起过来和聂政交手。聂政剑术高超,连杀几十名侍卫,但还是寡不敌众。他知道自己逃不出去,于是决定自杀,以报严遂知遇之恩。他怕人认出来,就先将自己的脸皮用匕首割下,再将眼睛挖了出来,然后剖腹出肠而死。

韩国的侍卫没有埋葬聂政,而是将他的尸体暴弃在大街上,并悬赏千金,希望有人知道凶手的姓名。聂政的尸体在街上暴弃了很久,无人认尸。到尸体已快腐烂得面目全非时,有一天,一位妇人老远跑过来,不顾尸体的血肉模糊和肮脏,抱住尸体放声大哭,哭得非常凄惨。

原来是这是聂政的姐姐聂,她听说宰相被刺杀的消息后估计是她弟弟干的,便启程到韩国都城。聂伏在尸体上,哭得极为悲痛。街市上路过的人见状,都说:“这个人杀死了我们的国相,现在到处都在悬赏查他的姓名,你难道不知道么?为什么敢来相认呢?”聂大声向众人说:“你们知道这死者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亲弟弟,名叫聂政。他受严遂大人的重托,前来刺杀侠累,为其报仇,并为韩国除害。我的弟弟为了保护我,才将自己的脸刺破,把自己的眼睛挖掉,死得这样惨,为的是不让别人把他认出来,使我受到连累。他不但是一个孝子,也是一个英雄。常言道:‘士为知已者死’,严大人不嫌我弟弟出身低微,和他成为知已的朋友,我弟弟为了报答严遂大人的知遇之恩,才舍身为他报仇。可是,他死了不能不留名后世。我因此前来认尸,让普天之下的人们都知道聂政的大名,使他死而无憾!”聂说完,又抱着弟弟的尸首,放声痛哭。然后,拿出衣服里面藏好的匕首,自刎在弟弟聂政的身旁。

春秋战国以来,任侠之风源远流长。历代有为个人、家世恩怨而去行侠行刺的。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而行侠仗义的;也有为报知遇之恩,为知己而慷慨行侠的。春秋战国时期侠客众多,为何聂政的侠义事迹流传广泛,影响如此之大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