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7岁前,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期(2)
小翊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很聪明的男孩子,性格比较文静,但平常学习不太认真,成绩也一般,特别是语文成绩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后来,在看到上初中的表姐的作文经常发表在中学生报刊上,还得到了校长的奖品——一个精致的钢笔和笔记本,让他羡慕不已。
在表姐的影响下,小翊也逐渐对学习上心了,还特别好好地补习了语文。在期末考试前,他又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当考试成绩公布后,他的成绩都有所进步,比较突出的是语文成绩,一下子考到了90分,这可是他上学以来最好的成绩了!放学后,小翊兴冲冲地奔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妈,全家人都很高兴,还好好庆贺了一下。
但是,第二天放学回来后,小翊一到家就哇哇大哭,原来,下午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当众表示不相信他的成绩会考那么好,认为他是作弊得来的,还批评了他几句,让小翊委屈至极。
在爸妈的安慰下,小翊渐渐不再伤心了。
第二天上午,小翊的妈妈来到学校,找到语文老师,询问昨天发生的事情。而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则坚持认为小翊的成绩很可疑,还建议小翊妈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敷衍了几句,语文老师就借口有事匆匆走了。
无奈,小翊妈回家后,和丈夫商量下,决定边安慰小翊边换个时间再和语文老师谈谈,看看她是不是对小翊有些偏见。
没过多久,还没有来得及第二次见面,语文老师就被学校调走了,给小翊的班换了位有20年教龄的男语文老师。这位老师经验丰富,教课时认真负责,并且对学生一视同仁,还很风趣幽默,深得学生的喜欢。在老师的亲自指点下,几个月后,小翊不但语文成绩提高的更快,还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作文,也获得了一个小笔记本的奖品,这让他非常激动,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更让小翊爸妈意想不到的惊喜是,自从这位新语文老师到来后,小翊比以前更爱说笑了,性格也开朗活泼了许多,还懂得照顾爸妈了。
故事中小翊的遭遇并不是特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批评或惩罚。这些对他们的心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老师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毕竟,孩子的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很容易受到他们心目中比较“权威”的老师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除了要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外,还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同学“小圈子”,了解这个小的社会群体对孩子的影响。具体来说,家长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和孩子的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孩子良好品性的形成。
1.定时和老师沟通,尽量深入交流
在学校里,一位老师往往要教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教学工作也比较繁忙,而每个学生的成绩、性格、行为方式都不一样,希望老师能一对一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往往不太现实,而坐等老师的家访,时间间隔则比较长,不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因此,家长应主动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多进行交流,既能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是家长对老师性格思想的一个了解,在教育孩子上,更有利于双方的协调一致。
如果家长有条件的话,最好和孩子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及时沟通,以更全面掌握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
2.热情对待孩子的同学,和这些同学的家长交朋友
家长往往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说什么话孩子听不进去,但是换成他同学好友说的话,孩子一准频频点头认可。这很让做家长的郁闷。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可见,孩子的同学、朋友对的影响力多么的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和什么样的同学相处久了,在性格行为上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为了了解孩子的交友状况,家长还是很有必要多接触孩子的“圈子”的。比如多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和他们多聊聊,如果能和这些朋友的家长相识并经常交流的话,通过了解家长进而对这些学生的品性会认识得更深些。
细节5:让孩子少看电视,少上网,远离负面影响
浚浚上小学二年级了,他是个很乖巧的男孩,平常一放学就就回家写作业、看电视,从不和同学在外面玩,也不惹是生非,这让他的爸爸妈妈很是喜欢。浚浚的爸妈是上班族,他们的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照顾他。自从浚浚断奶后,他的爸妈就把日常带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双方的老人,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轮流照顾他。
从两三岁起,浚浚就很喜欢看电视,无论是动画片、广告、电视剧还是娱乐节目,也不管看懂看不懂,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在和家人说话时,他还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会儿,并不时地来两句影视剧对白或广告“名言”。这让大人们感到很是惊奇,认为自己的孩子从电视里真是学了不少知识。
自从浚浚上小学后,他爱看电视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成绩也是班里的上中等,只是不太爱说话了,让父母很是满意,也就没有过多地注意他了。到浚浚上二年级时,浚浚比以前更加沉默了,也更不爱和同学交往了,总是自己上学、放学,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看起来一个人挺潇洒的,但父母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直到学校老师给浚浚妈打电话时,他们夫妇才知道,孩子在学校是相当的孤僻,不合群,而且很腼腆。这下子,他们着急了,孩子这么小就如此孤僻,以后可怎么在社会上与人相处呢?像浚浚这样喜欢看电视,但不爱与人交往,甚至有些有些抗拒团体活动的孩子,是典型的“电视孤独症”。他们虽然从电视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但是和现实环境脱节,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更加孤僻甚至古怪。可见,不加限制地看电视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很不利的。除了电视,电脑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很大,如果家长不善加引导,孩子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世界中,一旦产生“网瘾”,解决起来更加棘手。
对家长来说,“电视孤独症”和“网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怎么应对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但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分辨力较低,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接受各种媒介传递的信息,而很多暴力、色情、迷信等信息往往混杂其中,孩子接触得多了,就可能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乃至出现不良的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影响呢?对此问题,儿童教育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家教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控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美国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宾教授做了一项细致的研究,以探寻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和其性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从纽约的多家小学里共找了300名喜欢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学生,把他们平均分为两个队,第一队是原有的娱乐时间不变,和以前一样看电视玩游戏,而第二队则不同,罗宾教授将他们每天的娱乐时间减为半个小时,并每周上两次关于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课程,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些娱乐活动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三个月后,罗宾教授发现,第二队的学生遇事时不像以前那样暴躁冲动了,半年后,这些学生大都不再喜欢斗殴了。而第一队的学生还是和以前一样,经常惹麻烦,喜欢暴力解决问题。罗宾教授的研究证明,孩子的不良性格是可以“修正”的,哪怕只是减少他们接触电视、电脑游戏的时间,坚持下去也会有不错的收效。因此,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拟定一个合适的娱乐时间表,让孩子逐渐减少和不良信息的接触时间和频率。
2.和孩子一起看、一起玩
在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时,家长也不必常常在一边呵斥孩子,那样做的效果其实并不好,甚至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不如放下手头的活计,和孩子一起娱乐,尽情地投入其中,边欣赏电视(或玩游戏)边和孩子点评这些内容,在亲自交流中增进互信,教孩子分别哪些信息、游戏是对自己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并评析它们的益处和害处的根源又是什么,让孩子在交流中产生正确的认识。
3.给孩子找到替代的娱乐方式
让孩子远离电视、远离电脑,家长仅靠限制时间和指出它们的危害还是不够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在减少这些原有的不良娱乐时间的同时,再给孩子找到其他的娱乐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能“移情别恋”。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可以鼓励孩子多看书,各种儿童文学、少儿杂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的孩子喜欢带有暴力的动画片、影视剧和电脑游戏,家长可以顺势引导,让孩子参加武术培训班、足球队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切身体会到影视剧和游戏中的打斗和现实根本就是两回事,更不能照搬里面的解决方法。
细节6: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爷爷,我放学回来了!”
一边叫着,王小赛一边进了家门,他今年8岁了,不但聪明而且活泼好动,是班里的活跃分子,也是家里的开心果,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他。
“好孙子,来,告诉爷爷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儿?”爷爷边给他拿水果边问他。
看到小赛直接伸手拿水果时,爷爷把盘子一收,笑道:“去,先洗手,好吃的爷爷都给你留着呢,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