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第44章第44章
第44章
等李世民率领青州骑兵一路疾驰赶到真定府时,很快就发现:辽军虽然来势汹汹,人数倍于大宋边关守军,但他们这些日子只在边境陈兵列阵,根本就没有发起过一次进攻,可见对方确实不想打。
更让他和尉迟恭唏嘘的是,就辽军这副虚张声势的花架子,也把真定府这些留守的五万将士吓得够呛!被童贯留下来镇守的将领张松,天天写信催西北大军赶回来救急,又不停发公文催周边各州快领州兵来驰援。但不管收到急报的种师道等人如何心急如焚,手握决策权的童贯也坚决不回军救援,还冠冕堂皇甩出了一个借口:辽人贪利而守信,已多年未与我大宋开过战;西夏人狡诈而反复,屡屡在边关生事滋扰,当务之急,自当先解西夏边境之危。
然而,在众将想一鼓作气早点解决西夏边境危机时,他又故意扯些天气不好、臧底河寒冰未化、绝非反击的好时机等借口拖延时机。
虽然童贯领兵多年,又时常不懂装懂,为了显摆他那点“兵法智慧"而让宋军数回错失良机,但这一回,敏锐的种师道还是察觉到了一丝异常:
西夏从前虽是大宋西北的劲敌,但在哲宗皇帝瞄准它内乱的时机夺回横山一带的掌控权后,大宋最大的敌人,又重新变成了兵多将广的辽国。
这事满朝文武都知晓,童贯再蠢也不至于蠢到犯这种低级错误.除非,他暗中与辽人勾结,要害我大宋社稷!无调兵之权的种师道,虽然无法赶回去驰援真定府,却连夜派出八道信使先后出发,往朝中送去了同一份急报:童贯恐已叛变,故意空虚我大宋北门,如今已引来辽军悍然压境,请官家速速下旨,召我等回兵驰援!前些时口,被贬黜的辽国前相萧兀纳收到边境传来的好消息后,立刻就上书恳请辽王趁机发兵攻宋。辽王耶律延禧也认为这是个攻宋的好时机,可是辽国自己如今也乱成了一团粥啊:
他前些时日带着大军御驾亲征,本想讨伐完颜阿骨打立威的,没想到一上了战场,就被金兵吓得第一个临阵脱逃了,接下来辽军士气大挫,金兵接连攻城略地,没多久,上京的辽国贵族耶律章奴又趁机发动了叛.…他要应对国内焦头烂额的形势,纵便想攻宋也有心无力,但又舍不得放弃眼前这个大好的敲竹杠机会,于是在宠臣萧奉先的建议下,他派出侄子耶律刺哥为主将,命对方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十万人前往大宋边境示威。这一趟,辽王陈兵在辽宋边境的真实诉求很简单:先以武力示威震慑宋军,再趁宋国朝廷惶惶不安之际,提出将每年的岁贡再额外“增加白银十万两,茶十万斤,绢十万兀″。
如此一来,辽国不费一兵一卒,每年就能凭空多出一笔巨大的利益,就算朝廷承诺取出三分之一来安抚诸部首领,也能大大缓解眼下的朝局危机。
所以,奉命行事的耶律刺哥,每日只击鼓命辽军在边境摆阵呐喊震慑,并不主动发起攻击,也不主动派使臣与对方和谈。
按他的推测,恐怕再等不了多久,吓得屁滚尿流的宋人就会派人出城来求和了,到时占据主动权的自己就好坐地起价抬高价码…
但美滋滋在军营里做着白日梦的耶律刺哥,怎么也没想到:向来比软柿子还好拿捏的宋军,这回竞然一反常态,派出了几百个兵士站在城墙上,大骂辽军是缩头乌龟!这种让辽军气得跳脚在城外对骂的事,当然是李世民安排的,而真定府守将张松肯听他的,自然也是别有所图。眼下除了青州来的援军,宗泽奉王师中的命也领四千步兵来驰援了,同时还陆续来了附近其他州的一些援军。但张松并没有因此安下心来,他是童贯一手提拔上来的,在军中已经待了十来年,太知道大宋这些边军和地方厢军的战斗力了,说句不好听的:大多数也就是凑个人头,给朝廷捧捧场罢了!而他手头的五万兵士中甚至只有一千骑兵,除非种家军能及时赶回来驰援,不然他这颗砰砰乱跳的心怎么放得下来?
他一边盘算着要是辽军真发起进攻,得找个好借口让这些州兵先出去抵抗一波,一边又对李世民极其友善地大献殷勤。
因为对方是所有援军里唯一带骑兵赶来的,而且他手上有三千骑兵并配有弓弩手,比真定府留守的骑兵还多。大宋多年的“恐辽沉疴”,归根结底恐惧的其实是辽国骑兵,可见骑兵在对战草原敌兵时,作用要远胜步兵数倍。所以,他冒着惹怒童贯的风险也要绞尽脑汁巴结先李世民,正是为了说服对方,到时能带青州骑兵担任先锋第一个迎敌。
这样一来,就算打不赢也能先折损辽军的部分主力,让他能带着守城的兵士再拖上几分时机,没准就能苟到童太尉派的援军回来呢。
李世民爽快同意了他这个“高瞻远瞩"的建议,一口应下了以青州骑兵为前锋冲破敌军阵营的方案,只是额外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他听闻登州州兵是赶来的援军中操练最勤奋的,想让登州通判宗泽率兵配合他压阵;
二、辽军在边境陈兵数日迟迟不退,他认为这场仗定然是要打起来的,但宋军向来畏辽如虎,多每拖一日士气就会减损一分,所以,与其任由对方以逸待劳消耗宋军的士气,不如先发制人,派些兵士登上城楼,以骂战激怒对方尽快开战。
如果换成是其他守关将领在此,绝不会因为他这番说辞,就贸然去主动招惹辽军。
但张松不一样,他这个关系户是童贯硬塞进来跟种师道这些武将争夺军队内部实际管控权的,他虽颇通取悦童贯之道,却只囫囵读过几本兵书,根本就不懂真正的打仗之法,是一个在边军中滥竽充数的将领。
再加上这些日子他本就慌乱得不行,又见辽军停留了边境十来日还迟迟不肯离去,这是最近几十年里从未有过的情况,潜意识里,也早就认定了辽军这趟是真的要打,所以被李世民和尉迟恭两人围着一劝,马上就改了主意一一既然早晚都要挨这一刀,他又何必战战兢兢等着对方消磨宋军的士气?到时输得越惨,自己这守将要承担的罪过就越多啊。虽然宋军绝不能主动开战,但他可以设法逼对方开战啊,反正到时最先冲上去迎敌的是青州骑兵,只要形势不对,他马上紧闭城门防守就行了,城中的守兵一时之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于是,张松全然不顾其他援军将领大惊失色的劝阻,派出了五百人站到城楼上,不分昼夜地大骂辽军!多亏了辽国皇族一直以“中原正统"自居,在国中大力推广中原文字与语言,李世民的这个骂战法子,很快就打乱了辽军的阵脚。
自从赵光义在高梁河大败于辽军之手后,宋军最早那批精锐将士的士气就被挫消了大半,而后来荒唐的澶渊之盟,更让宋军志气几近荡然无存,从此一见到辽军就自觉低人一等,还没打就先畏惧起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辽军在宋军面前向来是趾高气昂的,只有他们随意嘲笑戏弄宋军的份,哪会像现在一样,眼巴巴地看着那帮南国小儿辱骂自己却不能冲上去弄死他们?
原本奉命来边境一游的辽军将士开始躁动起来,他们想打仗,他们想冲进去把那些不知死活的宋军全杀光。主将耶律刺哥身为辽国皇帝的亲侄子,一向也是飞扬跋扈的嚣张之辈,又哪忍得下这口气?要不是他爹硬塞来的几个随军幕僚苦苦拉着他,劝着他,他真恨不得违抗皇命马上攻城!
不过,为了进一步震慑宋军以发泄愤怒,他下令将战线往真定府城门推进了三里。
而这样一来,张松愈发认定“辽军果然是要攻城的,果然是想拖延时机击垮我军士气”,又马上听了李世民的建议,多派了几百人挤在城楼上大骂辽军。
随着对方陈兵战线的推进,守城的许多宋军也不可避免地慌乱了起来,为了提振士气,李世民专门召集了青州和登州将要随他打头阵破敌的兵士,将接下来出城后的破敌阵列和每一个能扰乱敌军会合路线的预判时点都详细讲了几遍。
青州这三千骑兵从组建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李世民和尉迟恭手把手严格操练出来的,再加上李世民又自掏腰包为他们购置了最精良的武器兵甲,培养出了他们上战场与将领同生共死的意志,其激昂的士气远非西北边军可比。而登州是齐鲁最重要的海事要塞之地,挑选的兵士也多是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加上知州不耐烦掌管练兵之事,兵士们素口也是宗泽负责认真操练的,所以无论士气还是战力,都算得上是宋军中的佼佼者了。这也是李世民只提出要登州步兵配合自己作战的原因,与其让那群边军州兵跟来拖累士气,还不如带着几千精锐速战速决。
在战场上,有时人多反而是劣势,比如,当队友是一群怯弱畏战的拉胯宋军时。
也是到了这时,宗泽才终于明白,李世民为什么敢劝张松主动去挑衅辽军了一一
这小子的兵法谋略远在自己之上啊,按他的这一番战术布局,只要宋军到时战力能硬顶上去,没准这趟,真能杀他辽军数千人以解百年屈辱!
当骂战持续到第四天时,李世民判断时机已到,就吩咐兵士们下了一剂猛药:将火力全部集中到耶律刺哥身上,骂他是懦夫只敢陈兵不敢出战。
这一回,怒不可遏的耶律刺哥狂吼着冲出军营,命人杀了那几个一再阻拦他的幕僚祭旗,毫不犹豫发起了进攻的指令!
然而,李世民在第一天率兵出城迎战后,却很快就佯装不敌逃回了城中,任由心急如焚的张松怎么催促,他也只下令放箭投石并不再领兵应战,同时,他又派尉迟恭暗领一支乔装的骑兵去侦查对方的粮草情况。这样一来,原本对宋军的反常挑衅存了些疑窦的耶律刺哥,立刻就反应过来:宋国还是从前那个宋国,根本就没什么杀手锏后招!
而如今,辽军从虚张声势的“游客"变成了急于求成的猎人,心态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之下,宋军越不敢出来迎战,他和手下的兵士就越笃定对方一击即溃,只觉得胜利的曙光触手可得,恨不得立刻诱敌出来好趁机攻破城门打进去。
连攻了三天,辽军见宋军仍不肯再出城迎战,在心浮气躁之下,反倒也生出了更强的胜负心,收兵回营的时间也越拖越晚。
直到第五天夜里,当辽国大军再一次结束跟宋军的跳脚骂战,抱着兵器往营寨走去时,却迎头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一一
宋军偷偷派出了一支骑兵绕路出城,现在正在跟把守粮草的重兵激战,请速速派人去支援!
然而耶律刺哥飞快领兵赶去时,远远就看到粮寨方向燃起的熊熊大火,等他目眦欲裂怒吼着扬鞭抽马冲过去,发现已经晚了:北边风大,辽军为这趟示威谈判准备的一个半月粮草,已经顺着风全烧没了!
就这么短短一晚上的时间,辽军的士气就从先前”定能击败宋军,占领真定府”的山顶之巅,嗖地滑到了“皇帝一定会斩了我们问罪″的山谷之底。
耶律刺哥这趟违抗辽王的命令私自出兵,本是打定了主意,要攻下大宋北边数城来将功赎罪并获得重赏的,眼下却落了这么个“出师未捷粮先没"的下场,他简直恨不得马上带人攻进去屠城!
可是不管他如何愤怒万分,眼下已经没有粮草能支撑辽军继续逗留了,一切都是空想。
在心腹的再三提醒下,等耶律刺哥想好该怎么脱罪的理由后,只好心心有不甘地让人传令下去:先歇息一晚,到鸡鸣时分立刻拔营启程返回!
然而,李世民费了这么多心思,又是一再戏耍辽军的心态,又是派尉迟恭带骑兵烧了对方的粮寨,岂是为了将他们赶回辽国的?
一更时分,他身披铠甲催马提枪率一支骑兵悄悄出了城,尉迟恭和宗泽的军队也紧随其后一一马的眼睛已经用布条蒙上了,马的蹄子已经用麻布包裹了,兵士们口中衔上了树枝,连兵器上也涂抹了锅底灰和药汁。(1)他们悄无声息来到了辽军的军营附近,当值夜的人开始无精打采打起瞌睡时,李世民才示意骑兵解开布条,立刻跃身上马高喊着振作士气,
“我大宋忍了百年的屈辱,如今报仇雪耻之时已到,杀!”
话音一落,他引缰策马第一个冲向了辽人的军营,在数不清的烟尘翻滚里,漫天的火光与呐喊声还有兵器的铿然声混作了一团,等值夜的兵士慌忙醒来大喊大叫示警时,早已冲进来的宋军已经举起兵器钻进帐篷,挨个解决了很多还在美梦中没醒来的辽兵.…
今日粮草被烧一事,本就沉重打击了辽军的士气,眼下又遭遇宋军夜袭,毫无防备的辽军虽然很想仗着人多势众,趁机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是一一
战场不是菜市场,比的不是哪边的人头更多。比起虽有十万之众、却战力拉胯的辽军而言,虽然袭营的宋军加起来也就几千人一一可今晚,领着这几千人前来袭营的将领,一个是大唐的天策上将李世民,一个是大唐的开国猛将尉迟恭,一个是后来连败金兵精锐的宗泽,在他们面前,犹如乌合之众的辽军又哪来的底气敢妄想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更何况士气这种东西去得快来得也快,当宋军发现自己也能随意操纵辽军的生死时,一个个更像打了鸡血一样涌起用不完的力气和勇气,报仇,他们只想为国人报仇,今晚的宋军再也不是往日温驯的绵羊,他们是眼含恨意的凶狠饿狼!
李世民矫健的身姿自如地穿梭在慌乱无序的敌军中,在解决了重重辽兵阻碍后,他带着青州骑兵一路杀进中军帐,生擒了躲在其中瑟瑟发抖的耶律刺哥。天还没亮时,这场仅仅持续了数个时辰的战斗,就以辽军主将耶律刺哥被俘、剩下的五万多辽军俯首跪地投降告终了。
滑天下之大稽的是,当李世民一行押着降俘回到城外叫门时,以为是辽军回来诈降报复的张松,竟然被吓得龟缩不出严令绝不许开城门!
这样一来,打了个大胜仗归来的青州和登州兵士,愣是足足在城下喊了个把时辰的门,喊得大伙满腔骄傲兴奋的热血都透心凉了,这是什么破守将啊!
直到天光大亮,有守城的兵士仔细站在城楼上看清了李世民几人的脸,才急忙跑去通禀“真的是我们宋军打赢了”,张松这才欢天喜地命人大开城门,迎接他们凯旋而归。
另一边,打定主意要等辽军走了再“匆匆赶回去驰援”的童贯,信心十足地伸长脖子等啊等,却等来了一个他打死都不肯信的消息:
青州知州赵时明自愿请缨为先锋主将,率青州通判和登州通判,以三千骑兵四千步兵打败了十万辽军,还俘虏了辽军主将和五万辽兵!
一时之间,“大宋打败辽军了"的天大好消息就从真定府往四面八方疯狂扩散而去,青州知州赵时明的名字,也再次以一种更震撼人心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一就算是太/祖皇帝再世,也绝不可能只领着几千兵士,就在一夜之间创下歼敌五万、俘敌五万的战绩啊,更何况他面对的敌人,还是震慑了宋军百年的辽军,赵知州真是苍天赐给大宋的神将啊!
赵知州既然带着我们大宋的兵士打败辽人了,接下来,收复大伙魂牵梦萦的燕云十六州还会远吗?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得出了同一个答案:有赵知州这位神将在,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远了!
汴京朝堂之中,坐立不安担忧辽军攻进来的赵佶和蔡攸那帮人,原本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打算派使臣去找辽军和谈的,但被韩章和徐敬年等少数几个主战派,连蒙带骗地执意拦了下来。
李靖和魏征比谁都自信,这样一个辽军陈兵边境、大宋边境空虚的危机时刻,正好是上天赐给他家陛下以战功扬名的时刻,陛下和尉迟恭是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所以,绝不能让大宋朝廷去议和!
而当边关的大胜捷报传来时,赵佶得意地看着跪了一地鸣呜喜哭的大臣们,又翻来覆去把捷报上的每一个字看了又看,兴奋狂喜得踱来踱去连连夸赞个不停,辽军,整整十万辽军,真被大宋打败了,一个都没跑掉啊!战场上斩辽军数万人的风光场面,离大宋已经很遥远了!他平复了一下心v情后,又一锤定音道,
“朕的侄儿时明,我赵家的宗亲时明,果真是唐太宗派来襄助朕灭辽的天赐神将啊!既然他是因唐太宗的机缘而来,又是领着我大宋天策神军打败的辽军,这样一心助朕渡劫的天定战神,我大宋朝廷焉能不可再为他破例一回?朕决定先赐他一个'天策上将′的爵位,至于其他的赏赐,等我天策上将押送俘虏凯旋归京后再说!”绞尽脑汁想给李世民使伴子的高俅等人,在这样一个举国欢庆一雪国耻之时,又哪敢跟官家唱反调。他们只能抬袖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喜悦"眼泪,咬碎了牙跟着众臣一起大声恭贺,
“帝君皇帝慧眼如炬,赵知州领此爵位实至名归,恭喜官家喜得天策上将!”
赵佶抚须愉快笑了起来,只觉得这是他平生最快意的时刻,好似自己离人间千古一帝的位置又近了几分。这位以伯乐自居的帝君皇帝,决定要好好赏赐他亲手提拔上来的大宋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