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生活要懂点经济学 > 第20章 情感经济学:酸甜苦辣味俱全 (2)

第20章 情感经济学:酸甜苦辣味俱全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近年来,离婚率上升,正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导致离婚成本下降造成的。离婚必然要换一个婚姻伙伴,如果从头开始寻找这个伙伴,那又将花费一笔搜索成本。就算在离婚时已经搜索到了新婚的候选人,搜索成本可以免掉,但谁也不能保证新婚的结果就会好过旧婚,风险成本是免不了的。综合各方面因素考察,离婚的成本是巨大的,如果不巧双方都需要离婚才能结合,那新婚的成本更是大得惊人,新婚虽然能带来新感觉,但它却不是免费的午餐。即使这样,许多人还是会选择离婚,人们正是通过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才做出相关婚姻决策的。

通常来讲,如果离婚时间较早,大都属于信息披露不充分,婚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自以为买到一只蓝筹股,到真正成为股东之后,才发现其实是一只垃圾股,所以,一些投资高手就会在被套牢之前迅速脱身。而一旦离婚时间拖得比较晚,大都是在一方已沦为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发生的结果,当初看上去或许很般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成为大牛股一方却沦为垃圾股,所以,作为不良资产的垃圾股最终难逃被剥离的厄运,就如同陈世美和秦香莲的结局,但是,在现代社会,包公的狗头铡已不复存在,所以婚姻市场的资产重组便越发频繁。

为什么美女总是配丑男?

1.美女总是配丑男这一现象,是求偶市场上局部供求不平衡和信息不完全所致。

假设把男性和女性按条件由好到次分为A、B、C、D四类。

根据假设,女生一般会和比自己条件优越一些的男生相配,第一轮市场交换后形成的资源配置状况为:A女找不到自己能欣赏的男性;B女与A男搭配;C女与B男搭配;D女与C男搭配;D男找不到能青睐自己的女子。

依据假设,每个人最终都一定会与一个异性相配,交换完全结束时,市场上不可能有闲置的男性和女性。此时只有A女和D男,因此第二轮交换结果为:A女配D男。也就是我们所要解释的美女配丑男现象。

假设女性一般会和比自己条件优越一些的男性相配的现实基础是两性的性别特征。通常,在求偶过程中,男性是相对主动的一方,在资源不能顺畅流动的情况下,男性的主动将导致局部的需求大于供给状况,而女性处于卖方市场的有利地位,对讨价还价更有决定权。

理性的A女在做选择时,相对D男,当然会更加愿意接受从A到C男中的一个。但是我们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A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A男是最好选择。而在这一时期内,A男到C男都已经分别与其他女性结合。因此迟到一步的A女,只能配D男了。

2.关于美女配丑男现象,经济学上叫做逆向选择。

美女配丑男,这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曾经有人靠这个理论拿了一个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发现,在二手车市场,买车的人不了解车的真实状况,所以对于每一辆车只愿意出平均价,而有些车主的车比较好,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就不愿意在这个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就逐渐在这个市场上销声匿迹,这样循环下去,二手车市场上的车就会越来越次,最后买家只能买到更差的车。

阿克洛夫所研究的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品市场,因此拿到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鲜花为何插在牛粪上。当然,从资源互补的角度看,鲜花牛粪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优的组合,因为这样可以使得鲜花更鲜,牛粪更粪。上述分析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选择,还有一些鲜花牛粪的结合是由于行政力量干涉造成,比如潘金莲委身武大郎,现代社会的“花粪配”很大可能一部分也属于非市场行为。

3.资源的稀缺性也是美女配丑男的原因之一。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而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怎样有效的进行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

试想一下,假如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为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类社会将进入马克思所谓的共产主义时代,按需分配。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这是怎样的世界,可以任由我们去妄想吗?

然而,资源总是稀缺的。第一,资源的稀缺性是有历史条件的。古代、近代、现代、甚至十年以前,人们认为缺少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很多都已经很普遍了,比如粮食,生活用品,等等。第二,资源的稀缺性是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闲人来说,时间对他是廉价的,而资本(即金钱)则是稀缺的;相反,对于工作狂而言,时间对他可能是一个奢侈品,相对来说资本是富足的。从经济学上来说,资源的分配不均势必要通过交换来实现。

比如,对于一个身材相貌不佳而事业有成的男性而言,先天的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对他来说,可能高个子和帅哥脸这辈子都无法实现,所以他会把希望寄予给婚姻,希望他的另一半能够满足他的这些期望,因为相貌对于他来说是稀缺资源,相比较而言,事业和资本可能他不是很看重,因为这些对于他是富足的。人们总是希望利用自己富足的资源去交换他稀缺的资源。同样的道理,一个美女很可能利用她美貌和年轻的资源通过婚姻来交换她所稀缺的一些资源,或者说学历,或者说资本。婚姻就是男女双方互相用自己的富足资源而获取自己的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美女配丑男,老夫配少妻,老妇配小伙子。

为什么女怕嫁错郎?

中国的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仔细品味,为何不倒转过来?难道职业和配偶的正确选择,对男性与女性的重要性不一样吗?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女性自身也持赞同态度。本节就“为什么女怕嫁错郎”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由于性别不同及由此引起的天然区别,使得女性较之于男性,不论在职业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都天生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

1.自然分工:在现代社会里,尽管女人与男人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自然分工,像生育、家务之类的事情,大多是由女性来承担的,而这类事情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所以,通常来说,除了像文秘、护士、幼师等特殊工种外,在大多数领域,女人的竞争力远不如男人。也可以说,把事业上的成就或经济责任更多地寄托在男人身上,于是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男怕入错行”的说法大抵也是如此。但是,相比之下,生育、家务这类事情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往往是“隐成本”,并不能带来显性收益。因此,当老公把钞票交给老婆时,都难免或多或少地有着趾高气扬的心态,而做老婆的呢,对于家务事也就愈发无怨无悔了。一旦丈夫能力被限或时运不济,家里入不敷出甚至揭不开锅时,自然而然,老婆的怨气便更多地撒向老公,这时候的口头禅通常都是“你真没用,看人家的丈夫……”而在这种状况下,老婆一般不会内省自己没用,老公也会在内心默认这种怨言的合理性,而不会用“你不是也没用吗”之类的话进行驳斥。可见,由于男人通常是家中的顶梁柱,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女怕嫁错郎”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2.社会观念: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现象蔓延成风,并且根深蒂固,虽然好不容易出了个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但贾宝玉毕竟只有一个,尔后,尽管近现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得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了不少,但男尊女卑的偏见依旧到处可见,种种社会现象无不折射出男女事实上的众多不平等。所以相对来讲,女人更多地依赖男人,尤其在面临婚姻大事时,女人更是慎之又慎,总希望能嫁给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力图实现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3.感情差异:在感情方面,因为女人要承担生育的责任,肩负着哺育后代的使命,因而必须更具有爱心。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女性是用“情感”编织而成的。比较而言,男人在情感方面则要“无情”得多。所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便说明了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感区别。就男人来说,由于“花心”的本性,即便对某一女人没有情爱,也可以有性爱;而对女性而言,一般都是先有情爱,然后才会有性爱。所以,对比之后,就会知道男人“招蜂引蝶”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的原因了。除此之外,如果男女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由于女性的家庭观念和重感情的程度通常都要强于男性,这种结局给男女双方带来的伤痛通常也是不对等的。正如有人所研究的:当离婚后的男人已经挽着另一位女人的手,走进婚姻殿堂重新开始时候,离婚后的女人还在独自拭舔着离婚所带来的伤痛。也就是说,一旦离婚,女人的情感成本更高。所以,女性如果嫁得不好,感情荒芜如沙漠,今后的人生快乐就至少减少了一半。所以,对女人而言,找一个感情可靠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原因,女人在选择终生伴侣时,通常要比男性谨慎与被动得多。尤其是当遇见一方爱另一方感情出现不对等的时候,女人通常都是选择“爱自己更多一些”的男人,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尽量规避情感风险。

为什么说爱情是一种交易?

从古到今,爱情一直都实行“市场经济”,执行优胜劣汰的交易原则,在爱情的市场里,并不是某两个人谈情说爱的单向对等市场,而是所有爱情事件的集合体,通过爱情自身的内在逻辑,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爱情是个恒久的话题,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它下一个准确经典的定义。爱情个性太强,似乎找不到共性,但是,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交易。贝克尔曾经说过,“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爱情不难发现,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其运作程序也始终遵循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恋爱中的男女一直崇拜爱情的神圣,追求爱情的纯洁,最无法容忍世人将爱情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但是,根据康芒斯的定义,交易包括在人类所有的互动行为中,爱情自然也不例外,红男绿女分合聚散,虽说是缘分使然,但交易却也始终贯穿其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虽口口声声表白“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但其实这种木桃与琼瑶的不对等交易背后必然隐藏着险恶的用心。“匪报也”并不是真的不索取收益,而是要用一生的感情来偿付。木桃与琼瑶之间的交易,因为双方各有付出且自愿,因此还算是公平。公平之于交易尤为重要,公平强调付出与收获的对等。在张国荣和梅艳芳出演的《胭脂扣》里,男女双方相约殉情,并说好50年后重见,而50年后女鬼如花如期而至却未能等到当年的十一少,原来他依然留在人世,这种爱情的交易并不公平,无异于一方收取了定金,却迟迟不肯交货。

爱情作为一种交易,从其履约情形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双方履约型:最典型的例子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不失完美。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要让爱情永不褪色,就让一个人先死,如果要保持爱情的完美,则必须两个人共同死去。而带有喜剧色彩的则是夫唱妇随大团圆的结局。这种双赢的结果符合人类通过交易满足双方需求的现实,因而成为文学和影视作品创作的主旋律,用经济学的语言描述就是“合作博弈。”

2.双方毁约型:正如“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双方均选择毁约,虽双方利益均有损失,但毕竟算是一种均衡。男女双方在爱情过后选择分手各奔东西,从此谁也不会再想起谁。

3.单方毁约型:一边是落花尚有意,而另一边是流水已无情,结果必然是落花流水一团糟。这种交易方式,在旧社会通常表现为痴心女子负心汉,但在今天无法断定谁负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被负的一方必定心理不平衡、言语带杀机,分手时如同强盗分赃,稍不留神,就会战火纷飞。比如,有一女子在网上向其前男友索要分手费,把做饭、洗衣、生病守护等都按项折算成金额,数额加起来还不算小。

前两种模式基本上体现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双方无论是履行合约还是撤销交易,无论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天亮之后说分手,皆出自自愿。但如果一个说再见,一个不放手,就会产生纠纷和争执。但通过交易来达成爱情,毕竟比野蛮抢婚更经济更节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