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情感经济学:酸甜苦辣味俱全 (3)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认为爱情是一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非功利现象,但在经济学的视野里,不管爱情出于何种非理性动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交易,没有只付出不需要回报的爱情,如果用哲学化的语言来概括就是,表面上是爱对方,实际上是爱自己,因为所爱之人其实是自我的对象化。只要对爱情稍作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爱情是男女双方之间产生的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愫,从爱情中能够获得甜蜜与快乐的收益;爱情的享受,是以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作为主要投入,辅之以花前月下楼台馆所等要素投入而生产出来的;爱情的收益,得益于当事人在此方面的天赋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比如,语言天赋、性爱技巧以及爱情观念。从以上这些事实中,可以清晰地做出判断:爱情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交易行为。
为什么说婚姻是一种交易?
之所以说婚姻是一种交易是因为婚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上是股份制企业,双方在婚姻中投入的股份包括容貌、身体、才能(及其附带财富)、感情、爱心等要素;双方在婚姻中的收益包括生活得更舒适便利、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心理上的充实和归宿感等要素。在维系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双方一直在进行无形的交易,在人生所有的交易中,婚姻交易持续的时间最长,对人生的幸福指数影响最大,是人生最大的一笔交易。
把婚姻称为一场交易,也许有几分冷血的味道,但也并不为过。这场交易的砝码,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情感、品性、肉体、金钱、权力、学识、地位等要素都可以在这场交易中化做斤两。这场交易最大的悲剧在于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而喜剧则是交易对象是所爱之人,而且成本和收益可以持平。
爱是交易的充分条件,经济基础是交易的必要条件。交易的充要条件是两个相爱的人具备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种种条件。有了充要条件的交易,成功便指日可待。在这场交易中,一定要学会“计较”!无论是谁,在婚姻这场交易中都不可能不计较,没有人可以随意索取,也没有人会大公无私地付出。
婚姻是一种交易,整个过程都可以用经济学的语言进行描述,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磋商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整产权。婚姻是一种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行为,与一般商品交易所不同的是,婚姻交易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当事人自己,交易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财富、社会地位、容貌、才气等要素。如果把上述各要素进行归类,主要可分为三种条件:身体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身体条件主要包括年龄、身材、相貌、健康状况等;社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收入、财产、职业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身体条件随年龄增长而衰变,在婚姻交易中呈减函数趋势。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可以凭借经验进行预期,直接关系着将来家庭收入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即婚姻效用的大小。一般来说,男方的选择标准较看重容貌,因为容貌能给其带来心理满足的收益。而女方则更看重对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女性更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收益。
将以上诸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得分最高的人就会成为婚姻交易的抢手商品。但每一个要素都是变量,且注重互补,所以有钱人会更注重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年龄、美貌等参数,而缺钱的人就自然会把财富作为择偶的重要标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年轻帅哥会与年龄较大的富婆达成婚姻交易,双方都是为了各得其所。理性的经济人永远会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结婚对象以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
既然婚姻是一种交易行为就必然存在风险,投资理论家认为,“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婚姻的制度约束性以及婚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婚姻只允许有惟一的赌注。所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由于女性的折旧速度快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婚恋风险也更高于男性。为了规避婚姻风险,人们在选择对象时会尽量考虑到所有的风险要素,因此陷入周密的计算与考虑之中,而房子、票子、车子、职业、健康等非纯粹爱情因素往往成为婚姻安全系数的重要考察指标,婚前财产公证、家庭开支AA制等各种杂音应运而生,使原本两情相悦的婚姻蜕变成枯燥乏味的数量计算与追逐,这种理性桎梏已成为现代人婚恋中不能承载之重。
为什么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稳固?
说到婚姻,就不能不论及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就是男女结亲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比较相当。这种婚姻观念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拥护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也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当作封建余孽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可谓是历经风雨。但到了现代社会,人权解放了,恋爱自由了,门当户对的观念却依然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没有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仍被人们作为衡量婚姻的标准之一,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传统观念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腐朽落后的封建观念的典型代表,是套在男女身上的情感枷锁,但是,门当户对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的观念之所以历久不衰,是因为其有着深厚的经济底蕴,因为爱情观念、婚姻习俗等也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爱情婚姻当然也不例外。
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有利于做到收支平衡。如果经济状况相当的两家联姻,双方的付出与回报很容易做到平衡,通常男方家给出多少彩礼,亦可以得到女方与其相当的嫁妆。而如果一个富家和一个穷家结亲,富家的女儿不会愿意到贫穷的男方家受苦,富家的儿子也会认为贫穷的女方是一个累赘,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贫穷一方也不愿日后遭人歧视,所以通常识趣的穷人都不愿意高攀富人。但也有富家女铁心嫁给穷小子的,比如,当年卓文君不顾家人阻拦,夜奔司马相如,当时两人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但其实卓文君比她父亲更有远见,她看中的是司马相如的才气,而司马相如也没有辜负文君小姐的厚望,平步青云,最终使两人达到门当户对,成为流传后世的爱情佳话。
当婚姻双方的成本与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两人自然也就产生了平衡的心理,从而也使婚姻得以稳固下来。但是,现实是存在变化的,今天的门当户对,并不意味着明天也门当户对。也许结亲时双方家庭都是有钱有势,二人可谓珠联璧合,但是若干年以后,如果一方家道败落,另一方就会对其另眼相看。在现代社会,谈情说爱时两人也许层次相当、学历相当、职位相当,但是几年之后,一方青云直上,而另一方却停滞不前,差距就会产生,形成门不当户不对的格局,停滞一方对上升一方患得患失,上升一方对停滞一方看不顺眼,门不当户不对造成双方均衡被打破,由此产生婚变也在所难免,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往往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变数太多,所以,为了使婚姻稳定在门当户对的状态,请跟上对方的前进步伐。
门当户对的婚姻有利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整合。从现实中不难看出,婚姻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情感问题,婚姻涵盖的因素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凡是在生存过程中所能遇到的问题(资源),都会影响到对结婚对象的抉择(配置)。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职业的规划是做出一番伟业,那他在择偶的过程中,必然会考虑到对方是否拥有那些可以帮助他建功立业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金钱,可以是权势,可以是对方的才华,也可以是对方贤妻良母的品行。所以,在现实中,往往总是强强联姻(即资源的优化整合),结成共同利益同盟体:如果是富家之间联姻,能够使两家的钱财聚合生出更多的财富;如果是权势之家结成联姻,那么权权联合则能使权力更加稳固;如果是富家与权势之家联姻,则能形成金钱与权力的优势互补,更加威力无比。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门当户对都可以说是人们对待婚姻的一种理性行为。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门当户对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出身,除此之外,学历、外貌、地位、职业、志趣和爱好等因素也要相当,即人们通常说的“般配”(即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学历相差太大便难以沟通;如果兴趣不合则无法交流;如果地位差别悬殊则在人格上难以平等;如果职业差距太大便无法共同提高。当然,所有这些要素都隐含着经济因子,因为学历、职业和地位对一个人的收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强调双方一定要般配。另外,也强调二者在资源上的互补,互补也是体现门当户对的一种方式,例如,一个美丽贤惠的女子,与一个相貌丑陋却很有钱男子,就是互补形式的典型代表。无论般配还是互补,这里强调的是门当户对,强调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和,惟有如此,婚姻才能稳固。
为什么不可能有开放式的婚姻?
时下,不少前卫人群正在探索配偶关系“保鲜”法,所谓的“开放式婚姻”就是其中的一种,开放式婚姻是指双方都能够平静地接受爱侣的出轨行为,这种方式在欧洲的“时尚”人群中尤其流行。莫斯科的一位女士就这样表示过:“我和我丈夫更像是朋友。在特别不能满足时,就去补偿一下,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虽然开放式婚姻在欧洲时尚人群中很流行,但也只能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就整个人类的范围来说,开放式婚姻不会成为主流,因为这种现象并不符合人类经济的发展规律。
尽管人类把自己称为“万物之灵”,但归根结底,人类仍是一种哺乳动物。所有生物都具备繁衍的本能,都要尽可能多地传播自己的基因,人类当然也不例外,人类的身体也是一种基因延续的工具。人类在性行为中能够产生快感,这有利于基因的传播,促使基因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在这点上男人与女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是父权的世界,因为男人仍旧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与经济实力。对于男人而言,开放式婚姻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可以去开放,但对方却不能去。但又由于所有的男人都持有这种想法,所以,只要还是在父权社会或单权社会,开放式婚姻就不可能实现。
经济活动首次通过影响社会架构对人类社会进行干预,是出现在由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的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人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女人在体力方面与男人相比有其与生俱来的弱点,而且女性还要担负生育与喂养的社会角色,而对于畜牧、农耕这类需要长期不间断的劳作形式而言,女人的作用已经远远比不上男人了,这使得男人在社会资源积累方面首次超过了女人。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交易是一个资源交换的过程。当社会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了资源的交换,在男女关系上也是这样的道理。当男人拥有的社会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男人便开始用自己的经济力量来交换女人在性资源上的剩余,以保证自己的基因得到最有效的传播,从此开始了长久了父系社会。从基因认同的角度来讲,父系社会使人类对于父系基因的认同占到主导地位。
当男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其能够购买的性资源就越多。古代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就是这一经济原理的最典型的代表。其次,即使是太监,如果有权势,也可以娶个小老婆。从女性的角度讲,现代女权运动的兴起是通过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来实现的,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女性获得了从社会资源中赎买自己的权利,也促使女性开始重新利用自己的性资源。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目前谈论开放式婚姻仍然是比较超前的事情。首先,女人只有取得经济地位的完全平等,才能取得在开放婚姻中的完全平等地位,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个目标不是没有可能实现。但是,在经济地位完全平等的情况下,女人在性资源的拥有方面又会超过男人,从而造成新的不平等,所以,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开放式婚姻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从理论上讲,只有一种社会能够实现开放式婚姻,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但这也只是在内涵上实现,却失去了其面对的对象,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婚姻,说开放式婚姻已经失去了倾诉对象。那么,既然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了婚姻,也就不必谈开放式婚姻了,但是不到这个社会层次又不可能完全开放,所以,从逻辑上讲,开放式婚姻是个伪命题,从经济发展规律上讲,其不具备现实性。
为什么宁拆七座庙,不毁一桩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