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职场经济学:纵横天下任你闯 (7)
其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行形象包装已不再只是明星们的“专利”,普通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关注自己的形象,因为良好的形象能够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对个人求职、工作、晋升以及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好的形象并不仅仅是靠几件名牌衣服就可以建立的,更要重视一些细节问题。
作为职业形象,要与职业紧密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个人在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性。任何不够专业化的形象,都会让人认为你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想要事业有成,首先要让人看起来像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怎样才能设计出专业的形象呢?在衣着上,应尽量穿得像本行业的成功人士,宁可保守不可过于前卫;服装的颜色要选择适合肤色的中性色,注重现代感,把握积极的主流;衣服要保持干净整洁,要选择适合的尺码;另外,要事前了解本行业和企业的文化氛围,把握好办公室的基调,言谈举止要流露出与企业以及职业相符的气质。除此之外,成熟稳重也是塑造形象的关键,在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的成熟度。应避免脸红或哭泣等缺乏情绪自制力的表现,在言谈中应表现出足够的智慧、幽默、和自信,避免使用“嗯”、“呵”等语气助词。
现在在职场充当主旋律的已是20世纪70、80年代的年轻一代,这代人的思维和性格都越来越倾向于差异化、个性化,因此,在职业形象的设计上也更要在细节上展现出个人独特的风格。职业形象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和自我表达,在于打造个人品牌,如果在形象上总是千篇一律,追随大众,没有个性,那么即使再得体也不能说是不成功的。怎样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呢?首先,应该在专业形象顾问的协助下对自己的皮肤、相貌、体态以及内在气质进行对测量和分析,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然后,针对自己以上各方面的细节特征去寻找合适的设计:包括服装用色、款式、质地、图案、鞋帽款式、饰品风格与材质、眼镜形状与颜色、发型等构成要素。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点和特质,也许没有绝世的容貌,但却有高挑的身材,也许没有清秀的五官,但却有细腻的肌肤,关键在于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它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在过去,形象也许只意味着发型、衣着等外在的东西,但现代意义上的形象已不仅仅在于这些,它包括仪容(外貌)、仪表(服饰、职业气质)以及仪态(言谈举止)三个方面,其中最为讲究的是形象与职业和地位的匹配程度。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仅是美丽和英俊,更重要的是要使自身的发型、服饰、气质、言谈举止与职业、场合以及地位相吻合。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注重眼球化的时代,职场人士的形象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在职场的成败。有调查结果显示:成功的形象设计是获取高职位的必要条件,形象与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那些更具形象魅力的人的收入通常比其同事的收入要高出14个百分点。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很关键,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求职、会议或商务谈判等重要的场合,形象往往决定成败。
为什么女人当秘书,男人当司机?
在很多招聘信息上,我们都会看到关于性别的限制,比如,招聘秘书限女性,而招聘司机则限男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老板在进行性别限定时又是考虑到自己哪方面的经济利益呢?人们常说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从事秘书工作,而男性比女性更适合从事司机工作,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并已被实践证明。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给男女进行合理的分工,扬长避短,能够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秘书更适合女性做。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秘书的工作职责早已从单纯的文件信息的传递延伸到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提炼;从单纯的日常外联活动扩展到内部的沟通与协调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秘书岗位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来胜任。由于工作岗位的特点,女性秘书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职场女性朋友中,从事秘书职位的竟然占到四成,而企业的所有秘书岗位中,有八成被女性所占据。
秘书对于上司的重要性,恐怕怎样形容都不为过,秘书的职业特性要求其比常人要更加谨慎、细致和周到,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因为这对化解商业往来中的矛盾或尴尬绝对是大有裨益的。许多老板愿意选择女性做自己的秘书,因为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比较容易满足,比较安分守己,比较能够忍耐,比较善于保密,比较愿意服从。另外,女性自身的特点也比较符合秘书岗位对工作的要求:女性通常细心、周到;女性性格细腻,为人温和,善于沟通,适合为领导做一些服务性的辅助工作;女性的音质悦耳,音调柔和,总体上看女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强于男性,女性具有较好的语感和外语接受能力;女性的记忆力强,善于贮存的大量信息;女性善于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女性的委婉温和更容易令人产生好感。
司机更适合男性做。如果外出工作,男性可以身兼司机和保镖两个职位,能够人尽其用,老板何乐而不为呢?另外,相对女性而言,男性自身的优势也决定了他更适合担任司机:男性做事果断,干脆利落,立竿见影,工作适应能力强;男性耐力更强,更适合重体力劳动;男性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分析问题更为深刻,当遇到棘手问题时,男性的逻辑分析能力往往更容易打开思路。
而相对来说,女性担任司机则往往潜伏着一些危险的因素:女性通常喜欢穿高跟鞋,因为可以塑造挺拔的姿态,但如果在开车时穿高跟鞋,安全系数就会大大降低。因为高跟鞋往往具有一定的坡度,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影响踩踏板的动作力度;女性往往喜欢长发披肩,但一头及肩的长发会不知不觉遮住视线,无法顾及旁边的车辆,如果经常摆弄头发会更危险,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女性具有装饰的天性,她们往往会花很多心思布置房间,同样,作为司机,她们也会花心思布置自己的爱车。但正是因为如此,危险也会不请自来,女性喜欢在车后窗上布置些玩偶或小饰品,有吊着的,也有摆着的,车子开动起来玩偶便晃来晃去,会遮挡后视镜的视线,导致无法正确判断车后的交通状况。所以,即使不考虑员工创造的经济价值,而考虑把损失最小化,相对来说,老板也还是愿意雇佣男性做司机。
虽然通常会由女性担任秘书、男性担任司机,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比如,男性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爆发力,而女性的直觉、持久力和细心等则是她们的优势。尚且不论孰强孰弱,有一点是肯定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男性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性在社会以及团队中所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职业选择的性别限制将会逐渐模糊,不同性别的求职者会进入更多的职业领域,会有更多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为什么说“下海”并不都是明智的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空前繁荣,许多不安于现状的人选择下海经商,淘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但沉入海底自溺身亡的也大有人在,这其中就有许多原本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他们放弃了有保障的就业体系来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勇气可嘉,但仅仅拥有勇气是否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呢?事实证明这并不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
人们选择下海的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道理却很简单,都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或者是寻找一种工作的捷径来减少生活的压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并没有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思考,没有从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往往会做出有悖经济规律的决定,损失惨重。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下海的过程也必然会经历一番挫折。“不是人人都能做生意,如果不是那块料,就不要去试。”这是李某用十几年打拼下来的家底换来的教训,年过半百的他经常用这话来告诫儿女:“不要看别人赚大钱就眼红,先弄明白再动手。我就是没看清自己,才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20世纪90年代,在一家行政单位工作的李某,事业和家庭都如日中天。工作方面,自己是个小头头,家庭方面,妻子在事业单位上班,一对儿女健康活泼,另外自己还和亲戚合开了一家不小的门面,几年下来,存折上的数字也有6位数了。“那时候有个十万块可不得了,一般公务员的工资也就只有四五百块。”事后李某感叹着说。
1994年,看着周围的同事都纷纷下海了,李某也坐不住了,他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赚大钱。正巧这时有个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个生丝项目,他觉得不错,于是就干了起来,为了开展事业,他在城郊买了一套平房,把家迁到了市区,妻子也停薪留职来到市区。他又购进了4万元的生产机器,十几年的积蓄这时已被花得一干二净,然而,做生意哪像常人认为的那样容易,从4月开工到11月停工,李某连5吨的生丝产品都没卖出去。李某想把厂子盘出去,但却找不到买家,就这样拖到了过春节,实在没有办法的他只能狠心把设备和产品都贱卖了,给工人发了工资,全家人过了一个冷清的春节,轰轰烈烈的“下海”经历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生意失败以后,蜗居在家里呆了几个月,李某终于明白了:“别人能干的事,不一定适合自己。这次跟风下海的代价是惨重的,短短几个月就把十几年的积蓄全都赔进去了。”现在,李某又回到了以前的单位,因为那里才是最适合他发挥才能的地方。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存问题。凭借自己目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不需要考虑挣钱难,挣多挣少、挣与不挣的问题,而要考虑拒绝诱惑的问题。不能把钱挣得太多,因为挣钱太多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安逸,再也没有动力从事正常的工作。作为市场经济里的思想追求者,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很容易被“不明飞行物”所冲撞。所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思想者,应该对自己的将来规划一下,选择下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人生的价值,更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种创业的商机。
很多人选择下海是想为自己增加收益,也为自己寻找一个发展的空间。下海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机会,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但下海一定要为自己设定好目标,有方向,才不会盲目。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经商的头脑,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经商。凡在商海游刃有余者必有其过人之处。在选择下海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为什么选择下海,除了下海是否还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可以走下去。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用生命作代价换取经商的教训是不是太昂贵了?
为什么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有高收入?
很多人都认为名牌大学,尤其是类似于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定会出人头地,一定会拿高薪。其实不然,现在多数大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只懂书本知识,极少参与社会实践,缺乏社会经验,名牌大学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会出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或者工作不合适,频繁跳槽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导致一种社会怪现象的产生,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人,而毕业生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读书是手段,创造价值才是最终目的,如果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再高的学历和学位也无法拿到高薪。读名牌大学与具备能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具备能力与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与获取高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工资不一定高于其他大学的毕业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劳动力也是商品,商品的价格决定遵循价值规律,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工资是劳动力商品价格的体现,亦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分析,高工资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之间也不存在必然联系。
现在很多大学生交际能力差,随机应变能力差,依赖性强,没有家长在身边,做事缺乏主见,遇到事情不知如何解决,这已成为大学生的通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例外,甚至更严重。不论在哪所大学,只有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有信心,有能力,肯吃苦,踏实勤奋,才能有成就。一味追求品牌只会使学生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缺乏自信。是金子总要发光,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将自己培养成人才市场紧俏的人力资源才能拿到高薪。
不可否认,名校为其毕业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成材条件:浓厚的文化底蕴、一流的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配备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上了名校以后能否成才还取决于学生本人,名校毕业生终生一事无成的也大有人在。把上名校等价于获取高收入的想法是偏激的,高收入来自于奋斗,来自于人力资源的供不应求,绝不仅仅来自于上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