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现代编辑论 > 第14章 现代编辑的素质和知识结构(3)

第14章 现代编辑的素质和知识结构(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另外,有了一定的哲学素质才能使所学的各科基本知识形成系统,达到统一,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以说,如果基本知识和文字能力是一个编辑全部知识结构的基础的话,那么良好的哲学素养是维系这个基础并使之提高的纲纪。古人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知识不加整理也不能升华为学识,这是一个有志向的编辑所应该意识到的。

第四,较高的学术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有某一学科的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这一点有些编辑同仁可能不以为然,但这恰恰也是编辑工作本身的需要。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书稿常常是有一定专业范围的,或文学、或史学、或哲学等等,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人手。特别是一些艰深的学术著作,假若编辑是门外汉,那便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更谈不上进行加工了。

再杰出的学术著作也难免有笔误、疏漏乃至体例失当的地方,如果不加细审和加工就草草付梓,难免会出差错。而要做到审则能明、改则得当,没有相当的学识水平是不可能的。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被公认是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学术巨著,但当初送往中华书局出版时,责任编辑周振甫就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钱钟书认为所提意见持之有据,便一一加以修正,并对周振甫表示感谢。以一般人的观点,钱钟书的著作乃泰山壮斗,当无只字可改。而周振甫能提出修改意见,一方面足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因为周振甫先生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试想,如果当初《管锥编》落入一位平庸的编辑之手,不也会留下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吗?

编辑专家化的优点除了体现在编稿方面外,还体现在组稿方面。一个作者往往乐于将自己的书稿交给高水平的编辑,而如果编辑是专家,不仅能慧眼识珍珠,而且便于团结作者,组织到优秀的稿源。

当然,出版单位不是研究所,不能要求所有的编辑都成为一流的专家,即使不能成为一流专家,也应向着专家的方向发展。编辑知识结构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学科基本知识和语言文字能力是基础,哲学理论素养是中间阶梯,学识水平是目标,三部分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当然,编辑的知识结构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每一个编辑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人的才情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这不是问题的实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才是每一位有成就的编辑的真实写照。四、应赋予“编辑学者化”新的内涵

编辑界关于“编辑学者化”的大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多高见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编辑的形象、特征和职业特点,的确不乏独到之处。同时,也使“学者化”成了编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给人的错觉是“学者化”似乎成了编辑们必须修炼成的正果,编辑学研究也因此而走向歧途。所以,应赋予“编辑学者化”新的内涵。

4.1 编辑和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职业

《辞海》对编辑的解释是:(1)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2)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辞海》对“学者”的解释是:(1)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2)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可见,编辑和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对各自的要求当然也是不同的。

《辞海》对“化”的解释中有一条是: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电气化;大众化。

可见,学者和“学者化”也是两个在内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根据《辞海》对“编辑”、“学者”、“化”等词的解释,“编辑学者化”(《辞海》中没有“学者化”一词)是编辑要朝着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编辑除了搞好编辑工作,还要努力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事实上这种理解也与传统的“编辑学者化”实质相吻合)。言外之意,似乎编辑工作本身就没有什么学问。这样“编辑学者化”就与“编辑无学”殊途同归,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传统的“编辑学者化”和“编辑无学”是同一种谬论。

4.2 传统的“编辑学者化”的实质剖析

公认的传统的“编辑学者化”的实质是:编辑应当成为与其编辑工作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就是说,物理学期刊的编辑应当首先成为物理学专家,生物学期刊的编辑应当首先成为生物学专家。言下之意,编辑只有精通了其他一门学科才能成为学者,编辑本身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学者。不言而喻,这种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编辑和编辑工作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在文字正式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且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浩瀚书海中的每一本每一页都渗透着编辑人员的心血。甘做无名英雄,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一代接一代地辛勤工作,为数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作家等各行各业的“家”们成名进行着创造性劳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到头来芸芸编辑中竟无人能在自己终身奋斗的编辑事业中成为学者,还得再到其他一门学科中研究出成果,才能成为学者,否则,永远只是一个文字匠、编辑匠而已。为什么编辑领域中就不能有自己的“编辑学家”呢?

4.3编辑要争取成为编辑学家

由于我国编辑学研究和编辑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制度均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编辑群体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因此,我们提倡的编辑学者化,应该是采取得力措施,使编辑在搞好编辑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编辑学理论研究,更新编辑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尽快使自己告别“编辑匠”,而早日跨入编辑学家的行列,为发展我国刚刚建立的编辑学事业而不懈努力。

毫无疑问,我们历来要求编辑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完全正确的。编辑如果做到了编辑学基础知识坚实、基本技能熟练、编辑学研究的能力精通,做到了对相关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所了解,也就算达到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这其中绝不意味着只单单要求编辑达到相关专业的学者水平。

总之,编辑学者化并不是每一位编辑都能达到的目标,但应成为所有编辑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所谓的编辑学者化,关键就在这个“化”字上。学者化不等于就是学者;编辑学者化了,首先还应是个编辑。所以说,应赋予编辑学者化新的内涵是:编辑要像学者那样去了解、把握所编学科的学术及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积极从事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编辑学者。

4.4 正确处理编辑学者化中的编研关系

编辑学者化,并非要把出单位变成大学和研究所,也不是要让每个编辑都成为研究员和教授。编辑的学者化,前提是要他们做好本职的编辑工作,并非要他们抛开编书,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科学研究、撰写论著之中。编辑学者化,是以做一个合格的忠于职守的编辑为先决条件,以出版高质量高层次的好书为最终目的的。

提倡编辑学者化,与编辑做好本职工作,多出好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磨刀”与“砍柴”的关系,是提高与运用的关系,是长期行为与目前行为的关系。

一个合格的编辑首要的是搞好编辑工作,不断充实编辑业务知识和提高编辑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研究探索编辑学理论,以健全和丰富编辑学科学体系,力争成为编辑学者。这就是说,首先是编辑化,其次才是学者化;首先是合格的编辑,其次才是优秀的编辑学者。一句话,首先是编,而后是研。

正确的“编”、“研”关系应该是编研结合,编研相长。“编”为“研”提供信息材料和选题,“研”为“编”提供知识和判断力。编是第一位的,是目的;研是第二位的,是手段。编和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绝对不可互相代替,顾此失彼。有的编辑单纯的为了“学者化”,不踏踏实实地做编辑工作、提高业务能力、充实编辑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是一味地埋头搞研究,结果研究没有突破,没有成果,编辑工作也没搞出样子,这种做法实不可取。所以,在努力使自己达到学者化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扎实的编辑工作。

4.5 编辑学者化的体现

编辑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编辑学者化与普通意义上的“学者”有着明显区别。编辑学者化的体现主要是:

(1)编辑应了解某一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编辑如果没有某一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不了解其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在从事文稿的组织、审改和鉴定时就不能很好地履行编辑的职责。这里还包含编辑个人的综合文化素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探索能力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科学思维方式等。

(2)编辑应熟练掌握编辑工作本身的专业知识

一部图书、一份报刊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方面包括从选题调研、组稿、编辑加工、审阅校对及编后工作等内容的职业技巧、工艺流程和程序控制。要十分熟悉一些技术性知识,包括编、排、校、印等各个方面。往往造成有些不良后果的事件,常常就发生在不能熟练掌握或忽视了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十分重要的细小环节上。中外的编辑学家们,无一不是有着非凡的组织才能、鉴定和校勘水平以及精通的专业知识。

(3)编辑必须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著述能力

①业余时间的个人业务创作。坚持业余业务创作的好处大约有二点:一是有利于不断提高文字修养和修辞造句构段能力,克服眼高手低,以利于畅达文笔,通晓文路,为审阅、修改和润饰稿件打下基础,从而构思良好的编辑意图,提高文稿质量。二是业余业务创作,这样做即使成不了专家,也可体验创作之辛苦,品尝为文之艰辛,从而不随意否定和删改他人作品,更加珍惜和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

②从编辑业务和编辑工作本身需要方面讲,工作总结、业务报告、经验介绍、宣传文字、推荐说明、文稿评论等是图书编辑经常性的手头工作,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过好这个关;期刊编辑要写好调研材料、审读报告、选题建议、编辑出版计划、征稿启事、内容提要、编者的话、关键词、作者小传、往来信札;报纸编辑要熟悉各种新闻文体写作,尤其是言论,等等。这些都是编辑不能回避的经常性工作,必须练就这方面的硬功夫。

③编辑的学识水平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所以在学术研究方面,要认真总结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学习研究编辑学、出版学、版权学和所从事的学术性报刊专业的周边学科、相邻专业,力争能及时掌握这方面的研究动态,搞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著)等。以学者化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也有助于我们杜绝出版物中的伪劣产品,多出精品。

五、现代编辑的直觉才能

人们要能提出问题,就需要“确定”、“选择”,需要冲破旧有知识体系的框架。这就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思维能力,包括直觉的判别、想象、启发。编辑在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成形、校对这六艺活动中,始终贯穿着“确定”与“选择”,因此,编辑必须有意识地通过有效手段培养自身的直觉才能。

5.1 编辑直觉才能的表现特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