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现代编辑的素质和知识结构(4)
人人都有直觉的本能或功能,小孩看电影、电视、连环画,会凭直觉认为这是“好”人,那是“坏”人。这种直觉是非常必然的,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而直觉才能未必人人皆高,它非得经过艰苦的、长期的磨炼才能形成。“直觉才能”指的是一种思想的创造力,不只是依靠现有的材料进行抽象的概括,而是基于现有材料,凭借经验与想象,在不经过充分说明理由,没有严格的逻辑条件下迅速作出直觉的判断,可以获得仅借助于直接的逻辑推理所不能得到的结果。这种能力属于一种潜能力,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抽象性。“直觉才能”是“直觉功能”的升华。具有“直觉才能”的编辑会敏锐地观察事物,综合地分析问题,敢于创新。
(1)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就是指善于从各种线索中抓住有希望的线索,抓住有价值、有潜在意义的机遇。长期的编辑实践使编辑养成了一种习惯,他一接触到新的稿件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对所关注的问题能跃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的推理,把握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迅速判断稿件是否有很高价值。一旦发现其潜伏着“新”的萌芽,就毫不犹豫地为其茁壮成长鸣锣开道;对于一些毫无新意之作则必须断然弃之。
在日常编辑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老编辑具有“猎人”的眼睛,能一眼看穿论文中的某些错误,使得青年编辑赞叹不已。这些老编辑并没有去进行严密的逻辑性推理及精确计算,而是凭感觉、凭经验判断出文中所叙事实的可靠性。也就是说,老编辑靠的是直觉才能进行敏锐的观察及判断。
(2)综合的分析能力
由于编辑面对的是多学科交融的复杂空间,不同的信息流在具体内容、密集程度和时间方式上各不相同,编辑必须跟踪不断变化的学术动态,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加工、贮存、反馈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避免重复的信息,保护不引人注目的但有闪光点的信息,传播有用的信息。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编辑不可能对各专业精通,而只能通过比较、类比、联想、综合,最后作出判断。
(3)创新的能力
生存法宝在于不断探索、不甘人后的领先意识和不断寻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昔日之所是者未必符合今日;今日之所是者未必符合明日。因此,具有直觉才能的编辑富于创新,敢于从稳妥中警惕僵化,从时兴中防止迷误,从怪异中发现曙光。他敢想别人所未曾想到的,敢做别人所未曾做过的。他事事求新,即追求新的认识、新的判断,或者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途径。
5.2 编辑直觉才能的形成
良好的编辑环境有利于编辑直觉才能的形成,而编辑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同时改善了编辑环境。编辑直觉才能的形成与编辑实践及编辑自身的追求紧密相连,相辅相承,同步发展。
(1)良好的编辑环境
良好的编辑环境是形成编辑直觉才能的基础,每一个编辑必须珍惜它、爱护它、改善它。
从事编辑工作就有机会结识当代、当地区最优秀的学者,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与他们在学术上发生共鸣,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无形中也就拓宽了编辑自身的知识面,加深对各种复杂的学术思潮和诸多学术思想的审视与探索。
编辑整日与作者和读者打交道,同各专业学者讨论问题的机会很多,在讨论和争辩中明了许多科学道理,广泛涉猎到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频繁的讨论与交流,很多无意识的思绪会被激发为灵感。
交叉科学的出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一学科向另一学科移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形成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的立体知识空间。一般来说,人们某种认识能力仅能在他熟悉的专业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面对交叉学科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但编辑则得天独厚,他面对的是多种学科的论文,他能及时了解到各学科的前沿、进展、热点、难点等,编辑就是在这多学科交融的学术花蕊中汲取养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直觉才能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有了丰富的知识,无疑对形成直觉才能是很有益的。
(2)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
有了良好的编辑环境只是有了外部有利条件,要具备编辑的直觉才能还必须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
①重视知识与经验积累。直觉才能总是需要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生,或者说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行。经验丰富的医生具有很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能从步伐、姿态、话音、皮色、脸色、眼神等方面确定病人的疾病。经验丰富的锁匠能开从未见过的锁。日本一位女刑警18年里抓住许多扒手,她认为奥秘就在凭18年的经验和直觉观察扒手的眼神。这也说明实践经验丰富了,直觉的判断、联想、猜测的正确概率就会增大。因此,对一个编辑来说,首先必须对编辑工作要充满信心,具有顽强的坚持性,在整个编辑活动中,要善于分析、总结、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在编辑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是把现在引导向发展的未来的一种预测。虽然科学创造中的直觉想象常常与经验事实相距甚远,也找不到确定的逻辑关系。但从认识过程来看,人所感知过的事物总会在大脑中留下一种痕迹,这种“潜知”的东西越多,直觉判断问题的能力也越大。也就是说人们不能光凭经验,用生搬硬套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只能面对新事物,根据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推理、想象。
②敏感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任何创造性成果的获得,要么是同中求异的结果,要么是异中求同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兼具的产物。通常在一个未知领域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稳定、不显现的,无意识思维对此的感觉也相当微弱,甚至稍纵即逝,这就要求编辑对事物间已出现的相似点或相异点要非常地敏感,一发现迹象,便给予特别的关注。有意识培养自己具有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捕捉信息的能力。只要新颖的东西一出现,就能敏感地觉察出来,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获得正确的判断。
③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编辑必须对相关交叉知识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于任何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建立起各种联系渠道,大量搜集来自各渠道的信息。尤其对于那些与传统相悖,有争议的观点更要慎重处理,为作者提供学术讨论园地,通过讨论,提高认识。
六、现代编辑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提高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素质已是当务之急。
各行各业对其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既有一般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就出版行业来说,对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古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著书立说,编辑出版的图书,影响的是成千上万的读者,具有时间和空间跨度。因此,编辑整体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出版业的兴旺发达,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繁荣昌盛。
心理学一般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即知、情、意三个过程,人的心理素质就体现在这些活动过程之中。经常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构成人的个性。
6.1 编辑在“知”方面的心理素质
说到编辑的“知”,一般容易把它理解为编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既有其结构又有其层次。编辑的知识技能结构从纵向剖析,大体可分为四层:第一为编辑业务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改稿乃至熟悉并掌握图书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及适当的操作方法。这是从事编辑工作登堂入室的第一步,也是编辑基本的职业要求。第二为编辑学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方面的理论功底不强是难以胜任编辑工作的。第三为大文化修养。编辑不仅应具有自然科学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交叉相融、互相渗透,编辑人员只有博积才能厚发,只有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出版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知识愈丰富,愈易于触类旁通,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过去也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分,自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出现之后,科学研究方法论也有文理相融之趋势。若编辑对这些方法论不掌握,不熟悉,也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上述的“知”固然十分重要,但相对来说它们仍属于“有形”的知识和技能范畴,还不属于更深层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中的“知”相当于“智”,是指在认识过程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中,个体所具有的特点。对于编辑来说,客观现实中对信息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即观察力),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准确牢固存贮的记忆力,广阔而丰富的想象力,敏捷而深刻的思维力,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这些心理素质制约着编辑的知识结构。举例来说,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具有较好业务专长和广博的知识,为达此目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多看、多记、多思、多想;这还不够,还应该会看、强记、善思、巧想。后者就表现出编辑较好的心理素质或称之为心理能力。因此,编辑应着力在工作中培养和提高这些心理素质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6.2 编辑在“情”方面的心理素质
这里所谓的“情”,是指编辑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即情绪和情感。
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有句名言:“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说过,一篇好的文章能使他“为数日喜,寝食有味”。喜从何来?来自于情。写诗填词如此,写书编书亦然。不敢设想一个对本职工作不热爱的编辑会编出受读者欢迎的好书来。书应当是有生命力的,这生命力应是作者和编辑激情的体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作者、编者与读者情感是互动的,如果作者没有注入激情,编辑也不会有激情投入,书自然也就不会有生命力,读者读书必然味同嚼蜡,激不起情感反应。
编辑的激情来自哪里?来自对本职工作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责任感。责任感是对自己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甚至对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责任。简而言之,将自己的心血变为一本本高质量的书籍时,满意、喜悦、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或者因没有尽到责任未能很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惭愧、内疚等情感都属于责任感。一个编辑缺乏责任感,工作则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对编辑出版事业的由衷热爱和不懈追求的激情,也是编辑人员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6.3 编辑在“意”方面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中把意志定义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个人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就是意志品质。
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无名无利,相对来说也比较繁琐、枯燥。正因为如此,编辑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尤为重要。其中包括:耐得住寂寞但胸怀天下、不骄不躁、一丝不苟的坚忍性;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其他诱因左右,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的自制力,这在物欲横流的时候尤为重要。
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表现为自觉性和独立自主精神。自觉性是编辑在工作中有明确而正确的目的性。有自觉性的人,在工作中以出色地完成任务为己任,一切为实现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服务,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障碍也能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并且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适当的自我评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重、自强、自励,发挥其自觉、自主、自理能力。
以上所述编辑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编辑对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产生有推动力的情感;热爱本职工作,才能产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