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四月(1)
德国红色男爵的飞机被击落
4月22日。昨天,因其佛克式三冀飞机的颜色被称为红色男爵的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里希特霍芬任索姆河之战中机毁身亡。
在这场战争中,红色男爵的空战成绩超过敌对双方任何一个飞行员。在不到两年的战斗中,他击毁80架协约国飞机,他的战斗中队“里希特霍芬飞行队”以勇猛精确的神射手而名噪一时。据说这位王牌飞行员致力于德国的战争事业,以消灭敌军为莫大快乐。他赞赏忍耐的美德,告诫他的部下要等敌人进攻再开火,或用他的话说“让顾客走进店门”。他受到许多协约国军飞行员的藐视。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爱德华·曼诺克听到红色男爵的死讯时说:“我希望他从空中一直被烧到地面。”
今天在他毙命的地点为他举行了葬礼。德军高级将领授予里希特霍芬最高的军事荣誉称号。
德军向美施放毒气;法军阻止德军进犯
4月30日。本月初美军遭到毒气严重杀伤,后来重整旗鼓协助法军阻止德军对索姆河、艾尔和瓦兹河的侵犯。毒气仅是美军开进前线所面临的许多新危险之一。法国劝美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一个未戴面具的美国士兵死于德国在法国施放的致命毒气
出于安全,官员们没有透露施放毒气的地点,只是说这袭击于4月3日发生在一个普通的被占领防区,不属图勒地区。攻击从深夜开始,混合着炸药的毒气弹猛烈投入协约国军战壕。死伤人数没有向新闻界透露。
前线阵地设有陷阱及诡雷。4月21日。当美军重新占领塞什普里时,一些士兵被拦住街道上的低低的铁丝绊倒,隐藏的甘油炸药爆炸。这些陷阱很快披拆除。
4月28日。潘兴将军的几支部队推进到大索姆河凸出地带的尖端。他们仍没有加入恶战,附近的法军是首当其冲。
战功显赫的张廷发
(1918.4.9~)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福建沙县夏茂。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在红5军团第37团任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团通信主任,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31军第91师司令部参谋。1936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通信科、作战科科长,第385旅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参加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起任第129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太行军区参谋处处长、第7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安阳、邯郸战役。1946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与拟制出击陇海路、定陶等战役计划,组织司令部战斗保障工作。1947年任桐柏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率部在桐柏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调任中共汉南工委书记和汉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襄樊地委书记和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宛西、宛东、襄樊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11军副军长。1953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政治委员。1977~1985年任空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参加过百团大战的颜金生
(1918.4~1994.3.28)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湖南茶陵龙坡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8师第53团连政治指导员,红2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干事,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青年部副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第358旅716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了冀中、晋西北地区反“围攻”、反“扫荡”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独立1旅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军2师政治委员,参加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诸战役。1952年起任西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军政治委员,回国后继任军政治委员。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1964年起任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兼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85~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3月28日在北京病逝。
普朗克获物理学奖
1918年获物理学奖,时年60岁。1858年4月23日生于德国基尔(Kiel),1947年10月3日死于德国哥丁根,享年89岁。国籍:德国。教育:187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双亲:父,尤利乌斯·威尔海姆·普朗克(JuliusWilhelmPlanek),法律教授;母,艾玛(EmmaPatzigPlanck)。配偶:前妻玛丽(MarieMerck),1885年结婚;前妻去世后,于1911年与玛尔加(MargovonHosslin)结婚。后裔:前妻二子二女,后妻一子,共三子二女;长子卡尔(Karl),1916年死于战场,次子爱尔温(Irwin),1945年元月被控参与推翻纳粹统治而被判死刑,幼子情形不详;长女玛格丽特(Margarete),次女艾玛(Emma)。经历:1880~188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1885~1889年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89~1926年在柏林大学工作,1892年起任该校教授;1930~1937年任威廉研究所所长;1945年该所迁到哥丁根,并更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昔朗克直到去世前一直任该所所长。其他获奖介绍:1929年获Copley奖章。
主要著作:《能量守恒》(PrinzipderErhaltuagderEnergie),1887。《热力学讲义》(VorlesungenViberThermodynamik),Leipzig,Germany:Veit,1897。《热辐射理论》(VorlesungenViberdieTheoriederWarmestrahlung),Leipzig,Germany:Banh,1906。《物理学的哲学》(ThePhilosophyofPhysics),1959。《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的理论》(“ZurTheoriedesGesetzesderEnergieverteilurgimNormalspektum”),Verh.Phys.Ges.(Betlin),2(1900),237~245。《物质和电学中的基本作用量子》(“UberdieElementarquantaderMateneundderElektrizitat”),Ann.d.Phys.,4(1901),564~566。《物理认识之途径》(上、下),杨先育译,商务印书馆,1937。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辞典》,V01.11,7~17。A.Hermann:《普朗克传记》(MaxPlanckinSelbstzeugnissenundBilddokumenten),Hamburg:Rowohh,1973。J.L.Heilbron:《一个正直人的困境》(TheDilemmasofAnUprightMan),CaliforniaU.Press,1986(此书有刘兵的中译本《正直者的困境——作为德国科学发言人的马克斯·普朗克》,东方出版中心,1998)。《普朗克科学自传》,中国龙门联合书局,1955。阿尔明·赫尔曼:“普朗克:自然是跳跃的”,《物理学世界大国的统治者》,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224~235。《放射性物理学家》,23~36。《原子时代的先驱者》,110~145。戈革:“学林古柏——马克斯·普朗克的幸与不幸”,《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年4期,56~66。
评述:普朗克因为“发现基本作用量子(量子理论),从而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获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朗克早期研究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问题,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论机械热学第二定律》。后来,他转向研究电磁辐射,并作出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成果。他发现的普朗克常数h,成为物理学的普适常数之一。在相对论方面,他是最先理解这一理论的物理学家之一,并坚决支持它,而且是他引入了“相对论”这个术语(1906年)。1906年,他完成了经典力学的相对论化;1907年,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内推广了热力学。在19和20世纪之交,普朗克批评马赫(E.Mach),支持原子论,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在反对物理学的唯心主义方面,以及对认识论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计算机专家张效祥
(1918.6.26~)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土。生于浙江海盐。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1956年率队赴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习。1958年回国后,历任总参谋部某研究所室副主任、副所长、总工程师、所长、研究员。1988年起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是国家科委863计划评估监督组成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作为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通用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组织并直接参与完成了中国自行设计的晶体管计算机和多机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1986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美国电影女演员麦坎布里奇·默塞德斯
(191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毕业于芒德兰学院。她边学习边开始在广播电台演出节目,不久即成为美国最忙碌又最受尊敬的广播员之一。曾经同她搭档演过“福特剧场”系列剧的奥森·韦尔斯称她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广播剧女演员之一”。
40年代她在百老汇登台献艺,颇获成功。1949年她在银幕崭露头角,第一部作品《当代奸雄》便获得第22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继后间或出现在银幕上,经常扮演热情洋溢、性格多变的角色。60年代中,她长期生病,事业被迫中断,最后总算恢复健康。因为具有一副假嗓音,1973年为《驱魔人》配过音。
她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巨人》(1956)、《战地春梦》(1957)、《时势英雄》(1960)、《慢跑回家》(1965)、《假杀手》(1968)、《九十九个女人》(1969,西德)、《六月花上一只鸦》(1974)、。《盗贼们》(1977)、《国际机场1979》(1979)等。
电影演员布鲁克斯·兰德参演《老处女》等影片
(1918~)美国电影演员。生于洛杉矶。原名埃林登·小兰德·布鲁克斯。他第一部影片是米高梅影片公司的《艺苑之花》(1938),但他扮演的最有名的角色是在《乱世佳人》(1939)里扮演女主角施加拉·奥哈拉的第二个丈夫。此后,又参加了《老处女》(1939,旧译《长相思》)、《基度山伯爵之子》(1940)、《双重约会》(1941)等片的演出。第二次世界大兰德·布鲁克斯《双重约会》,1941战时服役于太平洋战区,后参加拍摄空军军事教学片。大战结束后仍返好莱坞,演的大部分是西部片和动作片。他参加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贞德传》(1948)、《西马伦小子》(1951)、《钢拳》(1952)、《一个枪手的悲歌》(1965),《皇帝的海盗》(1967)等。
美国电影演员博格宁·欧内恩斯特
(1918~)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康涅狄格州哈姆登。原名厄米断埃弗龙·博格宁。父母为意大利人,幼年时住在米兰,后返回康涅狄格州在新哈芬读书。1935年参加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退伍,在哈特福德兰德尔戏剧艺术学校攻读表演。1946~1950年,是弗吉尼亚巴特剧团中的一名成员。演了几部电视片之后,于1951年上银幕,先后演了《中国海盗》(1951)、《暴动》(1951)、《永劫不返》(1953)、《黑岩镇的坏日子》(1955)等片,因扮演恶棍而受到注意。接着博格宁获得了在影片《马蒂》(1955)中扮演独身的屠夫马蒂这个角色的机会,他的演技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戛纳国际电影节授予他最佳男主角奖,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授予他最佳外国男主角奖,美国纽约电影评议家协会授予他最佳男主角奖,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金球奖。全美电影评议会选他为1955年最有前途的男演员。随着这次的成就,他又扮演了不同类型的许多角色。他在根据1964年的同名电影改编的、电视系列片《麦克黑尔的海军》中扮演主角一个受人欢迎的英雄。
“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部在中国映出的美国影片《车队》(1978),博格宁是主要演员之一。他的其他主要影片有:《伊顿·福尔斯的口哨》(1951)、《带枪的陌生人》(1953)、《维拉·克鲁斯》(1954)、《慷慨的猎人》(19542、《暴力的星期六》(1955)、《结婚宴会事件》(1956,据电视剧改编)、《三勇士》(1957)、《绳上人》(960)、《意大利匪徒》(1962)、《凤凰的飞翔》(1965)、《奥斯卡》(1966)、《丘卡》(1967)、《分裂》(1968),《野蛮的一伙》(1969)、《冒险家》(1970)、《小兔奥黑尔》(1971)、《海神号遇险记》(1972),《北极的皇帝》(1973)《法律和混乱》(1974)、《魔鬼的雨》(1975)、《射击》(1976,加拿大)、《王子和乞丐》(1977)、《最伟大的人》(1977,扮演拳击家阿里的训练师安吉罗·邓迪)、《黑洞》(1979)、《世界末日》(1979)等。
全画看似一个人物,但仔细观察,所有局部都是单体几何形,有圆锥形、方形、直筒形、矩形等,加上边线。色彩分布十分鲜明,却揭示着生活中生硬的机械体在控制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