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顾盼烟云 > 第二十一章 金銮殿上舌如簧

第二十一章 金銮殿上舌如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顾正武的话宛如一盆凉水,当头浇在沁阳公主的头上。

原本羞赧中带着情意的面容因为震惊而情不自禁的扭曲起来,沁阳公主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盯着顾正武,一字一句的问到:“为什么?难道你看不起我?”

身为一个女子,能问出这样的话来,显然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沁阳公主因为过度惊讶,却忽略了顾正武话语中很重要的一点,他说的是“不能”,而并非“不愿”。

顾正武当然不可能在这时对她说“不,我当然爱你,只是……”,这不是他的性格,他只能低着头,用沉重的语气说到:“这与你没有关系,我是陈人,我的家在江南,我父亲还在南陈朝廷里当官,所以……”

“够了!”沁阳公主是聪明人,顾正武这话一说出口,她已经明白了他在顾虑些什么。

不过顾正武说的不错,他的老父和家人都还在江南,如果他真的做了梁朝的驸马,那他一家人的人头都保不住了。

即便是梁朝的皇帝,也不可能逼他去做一个不忠不孝的人。

沁阳公主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考虑了良久,她才抬起头,殷殷期盼的说到:“如果……我想办法把他们弄到江北来呢?”

“不可能。”顾正武苦笑着摇摇头:“我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收复江北的故土,要想让他踏足江北,除非一种情况——南陈的大军已经征服了这里!”

沁阳公主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又是长长的沉默之后,她垂下臻首低低的说了一句:“可如果你不和我成亲的话,我父皇不会放过你的……”

顾正武看着她低沉中透着失落的脸庞,突然发了一会儿呆,隔了好久,他才坦然的笑笑到:“没关系,我早已经做好准备了,从我渡过江北以来,我就已经准备好要战死在这里,这样挺好,起码我那些兄弟们跑掉了……”

“没跑掉。”沁阳公主突然抬起头,眼中满满的全是愧疚,重复了一遍:“密侦司的能力,你还不了解,你那些手下,全都没跑掉。”

顾正武眼神一下子凝固住了,愣了好一会儿,他才失神的问到:“那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看看沁阳公主愧疚的眼神,他突然全明白了,后面的话再也问不出口,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哀痛。

然后屋内又陷入了沉默。

直到门外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两人才从这种各自纷扰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顾正武望了一眼沁阳公主洁白如玉的脸庞,叹了口气道:“将军难免阵前死,瓦罐终究井上亡,既然我的兄弟们都去了,那我一个人留下也没什么意思,公主的好意,顾某只能来生再报,就这样吧,请公主回复贵上,顾某的人头就在这里,他随时可以拿去!”

“不!”沁阳公主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失声喊到:“你不能死,我绝不会让你死,我燕翩迁十八年来就看上你这么一个男人,没有我同意,谁也不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

话音落下,她顾不上顾正武眼中那一抹难以掩饰的震惊,转身飞快的跑出了门去,半空中,只看到几串晶莹的水珠四处飞洒。

原本等在门外的燕长卫和洛璃两人,还在想着屋里的人会说些什么样的话,可一眨眼就看到沁阳公主噙着泪水从房间里跑出来,接着旋风般的冲了出去,两人顿时愣住了,回过神来后,连忙跑进屋内,拉着顾正武恶狠狠的问到:“怎么回事,你怎么把公主/沁阳弄哭了?”

顾正武也是一脸惊骇,沁阳公主那句话,恐怕是他这一生以来听到的最大胆的一句情话,可他心里此刻却并没有抵触的情绪,相反,他似乎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破碎的声音,那是他二十几年来一直所坚持的国家信仰,还是男女间那层薄薄的隔防?

顾正武此时还不知道,为了他,他的三弟顾正宗已经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另一个弟弟,顾正阳,也正在踏足江北寻找他踪迹的路途上。

南京城,金銮殿。

由于南陈延平帝十五年未曾上朝,金銮殿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用作早朝的会所,可百余年来形成的习惯,还是让大臣们在商讨事情的时候习惯性的聚集在这里,只不过组织的人,由皇帝变成了当朝的太师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今年七十有三,比南陈的名将南怀真还要大上两岁,入朝为官四十六年,他真正做到了门生遍野,权倾天下。

此人相貌生得极好,虽然已经迈入古稀之年,可神采依旧斐然,配上那银白的发丝和雪白的长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只是此刻他却半醒半睡似的眯着双眼,站在左手边第一人的位置上,耐心的倾听着下面的人吵成一片。

这群人争吵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这场失败的北伐之战。

十五万大军过江,最后只剩七万余人狼狈逃回江南,不光是战力十停折了五停,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这等惨败,当然要有人来背起责任,这群人正在争论的,便是这首罪的黑锅到底应该由谁来背起。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三军统帅袁狄,尽管人人都明白,袁狄之上还有一个监军吴焕隆,可吴焕隆是属于文官体系的一派,朝臣们不可能先拿他来开刀,打了败仗先找武将,这是陈朝数百年来的规矩,每个文官都自觉自愿的遵守着。

可还有人提出了另外的声音,那边是这场败仗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均州都御使蔡继知!

蔡继知为了抢攻,不顾三军统帅的军令,擅自带人离开守区跑到了南阳城下,不但打乱了战前的部署,还因为被敌军围困导致大军不得不提前行动替他解围,结果原本步步为营的中军失去了节奏,而陆人王的大军更是由他负责的区域悄悄绕到了大军的后方,把十五万北伐军包了饺子,如此大责,不处罚他处罚谁?

提到了蔡继知,所有人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投向了右手边站在第一位的另一人,当朝太傅蔡循。

太师管理政务,太傅管理军务,按照职位和级别来说,蔡循是军方第一人,甚至有资格和太师司马承祯平起平坐。

要想处罚他的儿子,没有他点头,恐怕谁也办不到。

然而蔡循的表情和司马承祯一样,只是眯着眼默默的听着其他人的争辩,似乎对自己儿子的事不闻不问,他这种冷淡的态度,反倒一时让那些试图通过蔡继知来攻击他的人失去了方寸。

南陈的朝廷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太师党”,一派便是“非太师党”,原本“非太师党”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派系,可近些年来太师党一派独大,整个朝廷都几乎被他们把控,为了联合所有势力共同抵抗太师党的打压,这些派系全都自觉地组成了一派,所以便有了所谓的“非太师党”。

蔡循,是人所共知的“太师党”中坚分子,而那些试图通过蔡继知对他发难的人,自然便是“非太师党”一派。

这些人看蔡循如此沉得住气,自身反倒是急了起来,争辩半天没有结果之后,于是有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蔡循。兵部右侍郎林维宗抢先冲自己的顶头上司发了难:“太傅大人,您看对于蔡都御使的问题,您有何评价?”

这林维宗出身军旅,算是武职转文职的成功典型,可惜他一直为自诩正统的文官阶层所歧视,因此一怒之下投了“非太师党”一派,成为了倒“太师党”的先锋,加上他性子最急躁,每每都像军人似的在朝争中履行先锋之职。

他在兵部虽然是右侍郎,单过的却并不如意,在蔡循的有意打压下,直接有被架空的趋势,所以这次能抓到机会狠狠治一治蔡循,他也是最积极的一个,即使蔡循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也毫无顾忌。

不过蔡循在朝中沉浮多年,岂会被他一两句话就挑逗出火气?听他这么似是问询实则刁难的问话,只是脸上露出一个淡然的笑容,对众人拱拱手道:“疏不间亲,此事我不变参与讨论。”

一句话就不软不硬的把林维宗顶了回去,不过林维宗并不气馁,一计不成,他又生一计,转身对司马承祯拱手问到:“太师大人,您觉得呢?”

司马承祯微微一笑,眼角余光不经意间从蔡循脸上滑过,发现蔡循微微冲他点了点头,于是清了清嗓子说到:“我看你们争论了半天,其实这件事要解决也不难,如今战败的三人都在金銮殿外面侯着,我们不如让他们进来自己申辩,各位以为如何?”

他既然开了口,自然没人会随意违逆,于是袁狄、蔡继知,包括吴焕隆三人都被唤了进来。

三人之中,袁狄的变化最大,原本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发鬓间却已经多了许多花白,而吴焕隆的神色也十分委顿,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次就算逃过一劫,日后也没有什么前途再可言了。

唯有蔡继知,他不但没有丝毫成为罪人的自觉,反而是神采奕奕,顾盼自如,行走在金銮殿上,他还有闲心去打量周围的建筑,要知道,即便以他的身份,这金銮殿也还是第一次进来。

看到三人截然不同的表现,那些“非太师党”的人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妙的直觉,他们不知道这种感觉由何而起,但是却能发现蔡继知太过镇静了,镇静得不像是他应该有的表现。

果然,进得金銮殿之后,袁狄和吴焕隆两人很快揽下了自己的罪责,他们两人很清楚,身为主将和监军,不管失败是因为任何理由,他们都逃不掉,所以不如光棍的先承认下来,只要不是抄家杀头,总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可蔡继知的表情却很无辜,听到有人对他的指责,他露出惊讶的面容争辩到:“我有何罪之有?听闻大军被敌人所阻,我千里驰远,孤军奋战一日一夜,拖住了敌人的主力,为大军争取到进军的时间;在南阳城下,又是我一马当先,攻破了梁人的营寨,攻进南阳城时,我也是冲在第一个,难道说,咱们陈朝打仗,立的功劳越大,承担的罪责就越多吗?”

听到他的诡辩,还是林维宗第一个站了出来,此人出身军旅,对其中的门道自然也比外人更加清楚,他开口到:“要不是你违抗军令,胡乱出击,大军怎么会不顾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