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鸳梦重温(4)
勤政厅,武媚娘端着煎好的药步入行宫内厅,李世民正坐在案前看奏折,李治站在一旁。武媚娘把药放在案几上,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拿起药碗,说道:“媚娘,朕现有一事烦心,不知你可有主意。”武媚娘答:“陛下,媚娘此次是随陛下来行宫养病安神,媚娘本职是烹汤煎药照顾陛下,政治民生之事,媚娘不敢妄言。”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李治说道:“泾阳、三原两地,短短数月,大小火情十余起,京畿之地尚且如此,其余各地更甚,如今兵部又报甲弩库失火,想来惩罚分明,可火情却屡禁不止。”
李世民说:“太子所言不虚。”武媚娘思忖片刻问李治:“太子可知自本朝以来,都发生过哪些重大火情?”
李治道:“武德六年,吉州、恩州大火,焚粮仓,祸及民宅二百余户;贞观四年,武德殿北院大火,工部历时数月翻修北院;贞观十二年,江陵度支院大火,焚江东租赋百余万,死伤千人。水火无情,甲弩库焚毁,还可再造;可是粮仓、房屋焚毁,就会祸及百姓,性命攸关,不可大意。”
武媚娘笑道:“太子殿下似有对策?”李治犹豫了片刻,李世民见状知道他已仔细考虑过此事,道:“若已有对策,不妨说来听听。”
“父皇,儿臣以为,减少直至杜绝火情须得从防、救、惩、改四方面着手。”
李世民颔首。李治继续道:“防即为预防,诸如仓廪府库之地,要加强防范,杜绝火情;救即为救火,若火情出现,应告不告、应救不救者,理应处罚;惩即为惩处,官员渎职引起火情者,及故意纵火者严惩不贷;另外,要把烧荒助耕的时间改到每年的十月至来年二月间,并加强监管,否则不分时地烧荒助耕,若是碰上三月大风天,必定会造成恶果。”
李世民颔首道:“严明律法,防患未然,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只不过江淮诸郡至岭南大部,民屋民宅多为竹屋,这种材质最易酿成火灾,太子又是怎么想的?”
李治答:“恕儿臣愚钝,还未想到这一层。”
李世民说:“你能想到刚才四点已是难得可贵。媚娘,朕刚才所说,你可有良策?”武媚娘避而不答:“陛下,奴婢还有一味药未煎妥。”
李世民说:“不说就算了,你先下去吧。”武媚娘退下,李治的目光追着武媚娘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李世民的声音响起,李治才回过神来。
李世民似自言自语:“征战高丽之时,武媚娘巾帼不让须眉,堪比北魏花木兰。”
李治憧憬地:“儿臣也有所耳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朕以至暮年,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父皇……”李世民坐在案几前感慨道:“太子风华正茂,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人之一生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媚娘与太子正直暮春时节,朕已是晚秋时节了。”李治听到,心中难过,不禁低下了头。
林苑内鸟语花香,菊花灿烂,红黄相称。林苑一处凉亭内设一案几,李世民伏案读书,武媚娘一旁研墨,李世民放下书道:“媚娘,有一件事,你可否帮朕?”
“媚娘说过,一心照顾陛下,朝堂政治,不敢妄作评论。”李世民提笔蘸墨:“倒成了惊弓之鸟,只是有本书想要你帮朕执笔而已,墨可研好了?”
见李世民提笔的手微微颤抖,无法下笔,武媚娘心中一酸便握住了李世民的手,帮他稳住了笔锋。二人对视片刻,李世民眼中忧伤转瞬即逝:“媚娘,谢谢你愿意帮朕。”
媚娘心中痛楚却不敢溢于言表:“陛下。”
李世民强打精神:“朕这一生戎马倥偬,挥斥方遒。到今日才想到把自己的治国为君之道著录成册,所谓饬躬阐政,皆在其中。依你看此书起名若何?”
两人心有灵犀,武媚娘握着李世民的手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帝范》。
李世民轻咳,媚娘想起那年在藏书阁,李世民握住自己的手,沉稳有力的写下《凤求凰》的诗词,如今却是自己要来帮他握笔了。不觉间武媚娘已双目噙泪,《帝范》二字逐渐模糊。
勤政厅,灯火通明,李世民倚在卧榻上口述,武媚娘执笔。李世民的声音:“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武媚娘一一记录。烛火微明,不觉间,已燃掉了大半截。武媚娘写完,身后没了响动,回头看去,李世民已然入睡。
武媚娘帮李世民轻掖被角,随后轻手轻脚吹灭了几盏灯,厅内瞬间暗了许多。武媚娘留下案几上的一盏灯,继续记录李世民言行,手旁一摞宣纸,上书蝇头小楷,清晰可辨: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
奉先思孝,处位思恭。”
武媚娘凝神想起今日晌午,李世民对李治说:“前日朕游林苑,看到这颗歪脖树。别看它虽已长歪,朕命王德寻工匠来量了它的尺寸,按照这尺寸,只要用夹板和绳索把它捆紧,它是可以成为良材的。同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君王,皇帝也会犯错误,办糊涂事。所以作为一个君王,就要学会听取大臣们正确的意见,随时反省自己,这样治理天下才会越来越兴旺。”
武媚娘落笔,纸上出现一列文字:
“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
远近相持,亲疏两用。
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夜色尚浓,灯光逐渐变暗。
李治独自在山间吹箫。月明星稀,树影斑驳,空旷的山野。远处,漆黑之中能辨树影。起风,树枝摇晃。李治一人独立月下,双手持箫。
稍远处,行宫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不辨轮廓。只有点点灯光还亮着,应是守夜的护卫。其中一点微暗的灯光将勤政厅的窗户照亮,一个剪影映在窗户上,似在挑灯心。
虽是一个剪影,李治也看得出是武媚娘的身影。勤政厅的灯光依然没有灭,箫声起,夜色映衬下,偶尔传来一声鸟鸣,更显孤寂。
箫声悠扬,传至远方。
林苑凉亭内,李世民读《晋书》,只见卷末有房玄龄亲手书的一行小楷书:
“此书三载成,遂良春秋主笔、玄龄冬夏批阅,如意四季鉴之。”
看到“如意鉴之”四字,李世民微笑:“看来不止是《帝范》,原来这本《晋书》也有你武媚娘的功劳。”武媚娘正要接话。王德急匆匆跑来,叫道:“陛下——”
李世民依旧闭着眼睛说:“何事如此慌张?”
“启禀陛下,是房相。”
李世民急问:“房相怎么了?”王德道:“陛下,房府来报,房相昨日呕血不止,今晨已经……”李世民只觉得胸中被重击了一下,眼前的蝇头小楷突然模糊起来。李世民闭上眼睛,无比悲痛地挥挥手示意王德不要再说。
武媚娘只觉李世民在微微颤抖,早已老泪纵横,上前扶住:“陛下可有不适?”
李世民双手伏案,悲痛的说:“房玄龄,朕的宰相,你终究等不到朕去看你吗?”
王德见李世民如此,两行浑浊的眼泪涌出,道:“陛下切莫太过悲痛,龙体要紧。”
武媚娘也因这丧音垂泪双行。
亭外的菊花花瓣落了一地。
李世民睡到暮时,起身却未见一人,正觉纳罕,遂披衣出门。渺渺茫茫,李世民走出厅外,却见山间景色大有不同。暮霭晚霞、云蒸霞蔚,五岳仙山掩映在云朵浓雾之间。凤鸣传来,云开雾散,两只仙鸟凤凰上下翻飞,翱翔于天。
三山五岳之中,百鸟出动,朝凤而鸣。
李世民自语:“凤凰乃百鸟之王,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今日得见百鸟朝凤,乃太平盛世之祥兆。”一只浑身黝黑的鹞子飞来,突兀的停在李世民臂上,他定睛一看,心中转惊道:“奇怪,此鹞乃是魏征奏事时,我怕他发现,闷死怀中之物,为什么这会儿又活了过来。”
李世民忙去捉它,那鹞子突然不见,落地幻化成魏征人形。魏征上前一掬:“陛下,别来无恙?”李世民迎上前:“魏卿,不对,你早已死了!”心中大惊:“今日怎么所见皆是死物?难道?”
李世民转身便要跑。魏征:“陛下莫惊,臣去后虽在地府当曹,但已告过假,此处超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于性命无妨。臣有几句话想转告陛下,说完便送陛下还阳。”
李世民方才镇定下来:“魏卿有何事上谏。”魏征一指空中凤凰:“陛下可曾听过,凤凰有雌雄之说?”李世民不假思索:“凤为雄凤,凰为雌凰……”魏征突然一把将李世民推落崖下:“陛下既知阴阳有别,绝不可以凤求凰,悟到此理,便可回去了。”
李世民啊的一声坠落山崖。
掠过重重雾气,上空中百鸟齐鸣。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在王德引领下快步走进骊山行宫寝宫内。
王德不住催促:“快,快。”
武媚娘头插凤钗,搀扶喘息未定的李世民勉强坐起,倚靠在床上。李治跪在床前。
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跪拜:“臣长孙无忌(诸遂良)参见陛下。”
李世民脸色黑黄,额头上虚汗点点,武媚娘替李世民擦拭,李世民撑着身体坐直,示意武媚娘退到一旁,武媚娘遂在一旁垂首而立。李世民缓缓开口:“朕自觉时日不多。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要将皇位正式传于太子。长孙无忌,褚遂良——”
“臣在。”
李世民喘口气说:“朕拜你二人为顾命大臣,你二人要尽心尽力,辅佐太子登基。”李治强忍泪水,嘴里叫道:“父皇——”李世民微微闭眼说:“太子坐东宫之位不久,朝中无人,朕唯独信任你二人。朕百年后,一切前嫌尽去,你二人定要齐心协力辅佐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