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个记忆清晰的梦 > 第11章 :菖蒲及陈艾

第11章 :菖蒲及陈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战‘红五月’干得热火朝天,第一个礼拜,师傅每天上午都来和我们一起上班。我们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劝他,工长也劝他,可是师父还是一定要坚持。可以看见宣传栏的进度图表,我们机台的成绩在工段里一直领先,达到了完成生产计划进度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第二个礼拜,我们上二班。师傅也是每天晚上都来,和我们一起干到九点过才回去,工长也经常来观察和问询。第三个礼拜,我们是白班,工长给师傅下达‘命令,’不让他再来。但是,工长每天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盯着我们机台。第三个礼拜结束的时候,我们机台已经完成了全部生产计划进度的百分之九十五,全工段也完成了全部生产计划进度的百分之八十,最差的机台也完成了全部生产计划进度的百分之七十五。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大干‘红五月’中,必须百分之两百的完成生产任务,向**、党中央汇报,我们工段肯定是没问题的。在开白班、二班交接会的时候,终于看见了工长和师傅的脸上,露出了愉悦、自信的笑容。

工长在讲了大干‘红五月’最后一个礼拜,我们工段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后。对同志们的干劲、智慧做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机台提出了表扬,对师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表示了敬意。他最后说:“同志们,这里我不得不多说几句的,是我们的子云同志。不,应该说是子云同学,他到我们这里,到机台,直至今天还不到三个月。可是,他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与在我们这儿干了三年的老师傅已经看不出有什么差距。子云同志不是我们的职工,是来实习,是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一名学生。在此,我代表我们工段,第一,对子云同学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第二,对子云同学对我们工段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工长说完之后,自己还带头鼓起掌来。

可我,除了尴尬、落寞、茫然之外,就是无地自容。我只是期待这种尴尬能早一点结束。在完成再教育之后,他们能在我‘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成绩单’上,填上‘合格’两个字,也就如此而已。

在工长讲话的时候,全工段的同志都是聚精汇神的听,脸上是兴奋,自信的表情,只有四号机台的朱师傅一直低着头。我感觉这个人有点怪怪的,平时好像总是在沉思,面部很难有适时的表情,他的脸上好像永远没有喜怒哀乐。工长及各位师傅与朱师傅之间,好像总是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不怎么协调。我感觉工长有些话是针对朱师傅说的,刚好是他们机台,只完成了生产计划进度的百分之七十五。也就是说,在剩下的一个礼拜,他们机台必须保持现在的进度。同时,还不能有任何的意外和闪失。所以,大战‘红五月’是否能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已经从我们一号机台,转到了四号机台。

下班的时候,我们工段来接受再教育的几个学生商量,准备星期天上午去孝泉玩,被四号机台的轻工小丁听见了,也要和我们一起去。他说他就是孝泉人,可以给我们当向导,还说听老人们说,孝泉是个有很多传说的地方。我看没其他人,就问:

“小丁师傅,你师父是咋的呀,好像总是有心事似地!”

他看着我,犹豫了一小会儿,还是说了。

“哎——,说他是右派,人挺好的。他是个大学生,以前在总厂教育处工作,听说他是教夜大中文的。他当过清洁工、搬运工,我和他基本上是同时到四号机台的。他年龄大,又是有知识的人,我就一直叫他师傅。”

我们几个听了,心里都沉甸甸的,没有人再说话。

早上六点钟,我们就全部到了公共汽车站,六点半汽车准时出发。我们一行六人,有嶲秀、小丁、坚白、叡玉、靘云和我。我们这种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又窜又联,但那都是在大城市,到一个小城镇,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每个人都感到很新鲜。

七点就到了孝泉镇,小丁带我们去了一家小吃店,吃了油条和豆浆,还抢着付了钱。理由是这是他的家乡,他还有工资。

走出小吃店的时候,他说:

“子云,先到我们家坐坐吧。现在还太早。八点半我们去姜孝祠,据说那里是‘一门三孝’的祠堂,完了我去找戚爷爷,请她给我们讲‘孝子安安’和‘张献忠’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他讲过了很多次。听说戚爷爷是读书人,我们这一带也只有他知道的故事多了。”

我们一起到了小丁的父母家,他的父母感到很吃惊。埋怨儿子带朋友来,也不先告诉他们。他母亲要给我们做早餐,我们表示他儿子已经请我们吃过了。于是,他马上就去烧开水泡茶。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原来小丁初中毕业,刚好十八岁就进了工厂,还当过先进学工。他母亲的眼睛,总是在我们的脸上飘来飘去。我一看,哈哈,我们刚好是三男三女,三个女孩也都是秀色可餐,这就不怪老人家有遐想了。

我告诉丁伯伯,我们八点半要去姜孝祠看看,完了去请戚爷爷讲故事,丁伯伯叹了口气说:

“哎——。他老人家已经很久没给人讲了,有人说那是‘四旧’。他儿子是读书人,解放前就参加了**,在一个飞机制造厂里当工程师,他怕影响儿子的前程。”

丁伯伯停了一会,接着又说:

“你们来了他可能要讲,他老人家喜欢读书人,尊敬知识分子。”

八点半准时离开,只用了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姜孝祠。走近了一看,大门开着,右边的门柱上有块吊牌,写着“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我们正不知所措呢,小丁已经走进去了。我们也就跟了进去。原来姜孝祠就在孝泉师范学校的院内。

小丁说他小的时候,等学校放了假,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偷进去玩。那时候,这里有一座小庙,还有几座古墓。现在学校停课,就没人管了,不然,根本就进不去。我们转了一圈,看见的是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没什么好看的。

小丁带我们到了戚爷爷家,戚奶奶告诉我们说。

“老头子被丁老幺接去了,说是他们家来了几个大学生,想听他讲故事。”

“哦,谢谢奶奶,是我爸接去了,那我们还是回去吧。”

小丁说完,一起告别了戚奶奶,又回到了小丁的父母家。

戚爷爷和丁伯伯坐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喝茶,丁奶奶已不知去向。丁伯伯招呼我们坐下,就给戚爷爷介绍说,这几位就是从城里和成都来的大学生。我们几个马上毕恭毕敬的站起来,向戚爷爷致敬。小丁给我们每人泡了一杯茶,给戚爷爷介绍。

“这是子云、坚白、叡玉、靘云。他们都不是本地人,在城里读书。这位是嶲秀,在成都读书,现在都在我们工厂实习。”

小丁每说到我们名字的时候,我们都站起来,向戚爷爷点头,装出一副年轻学子对老人应有的礼貌。戚爷爷感到既高兴又茫然。

“你们几个小娃儿,应该是‘红卫兵吧,’但又不像那些‘红卫兵。’看来‘红卫兵’也不全是横蛮无理,不学无术的人。哎——。我今天就破例给你们讲讲吧。”

我站起来,面向着戚爷爷表示谢意。

“谢谢你,老人家,我们是被安排来工厂实习的。抽空来这里,是想了解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传说,就不得不劳动你老人家了。”

我坐下来,看了看我的几个同伴,不得不给他们打个招呼,特别是睿玉,…。

“同学们,我们到这儿来听故事,不是访贫问苦,不是搞阶级斗争,也不是政治学习。只是了解点地方传说,风土人情,听完了自己涨见识,不能外传。这是纪律,若谁不赞成,现在就可以离开。”

我说完之后,同学们面面相观,有点茫然,戚爷爷微笑着点头。嶲秀接过话题。

“嗯。对,子云说得对,我们照办!”

事情必须说死,不能儿戏。若我们为了听故事挨处分,写检查就太不划算了。如果得不到保证,戚爷爷多半也不敢给我们讲。

“有反对的吗?”

同学们看见我表情严肃,也领会了其中的含义,都表示了自己的意见。戚爷爷看了看我们,知道我们就等听故事了。

戚爷爷点了一颗烟,又喝了一口水,慢慢的开始了讲述。

我要给你们讲的,大部分是听老人们口耳相传。同时,我也查阅了县志和一些历史资料,我就先从张献忠残杀川人说起吧。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是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之后,整个川西平原及周边地区,有史可查的仅只有几万人而已。昔日的天府之土,西蜀粮仓成了虎狼出没之地,省会也不得不迁往了阆中…。因此,才有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的,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

那么,他为什么他要残杀四川人呢。一种民间的传说是张献忠十几岁的时候,随父亲一起做生意。有一次,他们赶了两头毛驴到成都,买了很多蜀锦、盐巴之类的东西。在回去的路上经过广元的时候,天下雨了,他们停下来在一个财主的屋檐下躲雨。毛驴拉了粪便在财主的门外,财主强迫他父亲把毛驴的粪便吃掉,才让他们离开。如此一来,他父亲在气愤和羞辱之下,几个月之后就离开了人世。由此,张献忠发誓要杀尽四川人报仇。

第二种官方记载的说法是张献忠攻下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四川各界人民纷纷组织反抗,组织义军攻击张献忠的军队。到底是什么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献忠的军队攻取了汉中、广元、绵州,这一路是见人就杀,不留活口,杀到绵竹的时候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四。晚饭后,他们见这儿空气清新,山青水秀,就兴起了夜游的兴头。张献忠就带上他的亲兵和四川降将,踏着星光出来观赏风景。这时,张献忠问,前面是什么地方,四川降将回答说是孝泉。张献忠感觉‘孝泉’这名字既熟悉又奇怪,要四川降将就给他讲‘孝泉’的来历。于是,川籍降将就讲出了一段故事。

在东汉时期,孝泉这个地方出了一对养亲敬老、孝行纯良的夫妇——姜诗、庞三春。姜诗带着母亲妻儿在外为官,而姜母每天想吃家乡的鲤鱼、想喝家乡的亭江水。于是孝顺的姜诗便辞掉官职带着母亲妻儿回到了家乡,靠教私塾为生。婆婆爱喝江水和吃鲤鱼,媳妇三春就每日挑江水,想方设法去买鲤鱼,任劳任怨。但婆婆却受人挑拨,认为媳妇表面孝顺,内心奸诈,就想尽办法来折磨她。她找木匠做了两个尖底的水桶,每天让她到七里之外的亭江去挑水,不让她歇一歇。并托词说后面那桶水不能喝,有媳妇身上的气味。这样三春每天需往返几十里,十分辛苦,但她却没有一丝怨言。

三春的贤德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赠送神鞭,叫她把神鞭放到水缸里,水没有了往上提一提水就满了,味道和亭江水一样。婆婆仍然听信谄言,无端诬陷说那水是野男人帮她挑的,就用石头把水缸砸烂,把神鞭扯成五截。五截神鞭立即变成了五股泉水,并跃出鲤鱼来,这就是后来‘涌泉跃鱼’传说的来源。由于这五股泉水的缘故,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孝泉”了。

婆婆继续执迷不悟,以死相逼,让儿子休掉媳妇,孝子姜诗不忍心惹母亲生气只得服从,三春被逼含冤离去。在邻家姑姑的劝说下,三春打消了以死换取清白的念头,暂时寄居在村子附近的白衣庵中。她昼夜纺纱织布,卖了钱托邻家姑姑偷偷地接济姜母。

姜诗与三春的的儿子姜安安,当时年方七岁。这个七岁的孩子日夜思念母亲,担心母亲在外受冻挨饿,就偷偷地把自己每天带到学馆去的米抓出一把来,藏在土地庙中,积攒起来。等到米积攒多了,就带去探望母亲,让母亲吃顿饱饭。这就是西川人口耳相传,妇孺皆知的“安安送米”的故事。

张献忠听了川军降将的叙述,沉吟一会儿,自言自语的说。

“哦,原来这个故事是出自这个地方。我小的时候也听大人们说过‘安安送米’的事。好啦,我们回去吧。”

张献忠说完,带领随从回到中军之后,马上发布了一道命令。意思是:为嘉勉姜诗一门及亲友,弘扬孝道。告知姜诗一门及亲友,以门前悬挂菖蒲、陈艾为标记。凡见挂菖蒲、陈艾者,不得杀害。违令者军法从事。这样一来,就保住了一些川人的性命。‘端午’前,川西人门挂菖蒲、陈艾的风俗保持至今。

戚爷爷歇下来,喝了几口水,抽了一颗烟,又接着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